雄安新区乡愁建筑遗产的保护利用思考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20-09-14 10:17:17  来源:文博中国  作者:马全宝 等
核心提示:近年来,雄安新区管委会提出“无文化传承,无雄安未来”,同时开展“记得住乡愁”专项行动,力求在新区规划建设中保护历史文脉,留住乡愁文化,不忘本来,吸引外来,面向未来。

  近年来,雄安新区管委会提出“无文化传承,无雄安未来”,同时开展“记得住乡愁”专项行动,力求在新区规划建设中保护历史文脉,留住乡愁文化,不忘本来,吸引外来,面向未来。


  乡愁建筑遗产作为乡愁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地乡愁文化的物质载体和历史见证,做好雄安新区的乡愁建筑遗产的普查、保护、利用等工作,有助于实现乡愁的活态保护与传承,留存地域文化给予人们的归属感,让雄安的崭新面貌与历史遗产交相辉映,相得益彰,让老百姓“记得住乡愁”,从而建设雄安美好家园。


1、公共建筑(马家寨影院)2、农业建筑(张市粮站) 3、宗教建筑(明月禅寺)

 4、居住建筑(王德亮家老宅) 5、工业建筑(丽友服装厂)


  乡愁建筑遗产的界定与分类


  雄安新区现今保留的建筑遗产数量颇丰,远自明清时期,近至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从祠堂庙宇到厂房民居,种类不一而足。这些建筑无不寄托了几代人的成长记忆,彰显了社会变革的时代印记,承载了当地人浓浓的乡愁情怀,是一种特殊的建筑遗产类型。我们将此类建筑定义为乡愁建筑遗产,并将其作为一个整体来思考其保护利用方式。


  乡愁建筑遗产根据其功能类别可分为居住建筑、公共建筑、工业建筑、农业建筑、宗教建筑、交通水利建构筑物等。居住建筑是指普通民居、商贾宅邸、官宦大院等;公共建筑是指供销社、戏楼、影院、邮局等居民日常公共活动中使用的一类建筑;工业建筑是指机械厂等与工业生产息息相关的一类建筑;农业建筑是指粮站、农场等保证生产生活物资配给的一类建筑;宗教建筑是指寺庙、土地庙等承载民众信仰的一类建筑;交通水利建构筑物是指桥梁、水闸、扬水机站、堤坝等交通水利工程。


  对乡愁建筑遗产的范畴界定与分类整理,有助于梳理乡愁建筑遗产的保存现状及空间特点,通过针对性的分析与研究,更好地提出具有可操作性、可实施性的保护利用方法。


乡愁建筑保护利用关系图


表1 乡愁建筑分类统计表

(数据来源:雄安新区“记得住乡愁”专项行动计划内部资料)


  乡愁建筑遗产的保护利用要点与方法探究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规定,文物工作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中特别阐释了“利用是指延续文物古迹的原有功能或赋予新的适当的当代功能”。《河北雄安新区总体规划(2018-2035年)》也提出保护与合理利用文物古迹,可以将标志性历史遗存的保护与城市公共空间的建设有机结合。乡愁建筑遗产虽未上升至文物层面,但文物保护的相关策略仍有一定学习借鉴意义,为其保护利用进行方向指导。


  一、保护利用要点分析


  1.雄安新区乡愁建筑遗产种类众多,应注重乡愁建筑遗产的核心内涵,包括建筑选址、建造工艺、风格形制等建筑信息及历史意义、乡愁记忆等文化信息,明晰保护及展示利用的对象和重点。


  2.传统的建筑遗产利用方式单一,存在桎梏,应充分考虑经济因素、环境因素、人为因素等,结合当地特点,多途径、多视角制定相应的“乡愁建筑遗产”保护利用策略。


  3.及时对乡愁文化信息及保护利用方案进行记录,对过程及结果的信息反馈做整理归档,为后续的乡愁建筑遗产利用设计提供更多经验。


  二、保护利用方法探究


  1.分类别探求保护利用策略


  乡愁建筑根据其不同的建筑特点与保护重点以及功能空间设计,可分为原址保护、迁移保护、集中保护等保护利用策略。


  原址保护对于建筑风貌较为完好且原有建筑功能仍在延续使用的,可以在原址基础上进行修缮保护。同时可以进行合理的建筑改造设计,扩大建筑空间的利用率,以新的功能填充其中,激发原有建筑的空间活力。如雄安当地传统民居,通过一定的设计改造,可在居住空间的基础上扩展使用功能,结合当地芦苇画、剪纸、黑陶等手工艺技术,形成前店后坊的百工坊的空间形制,一方面保留了原有使用功能留存乡愁记忆,一方面借助改造空间使传统技艺有了展示依存的地方,有利于当地精神遗存与物质遗存的有机结合。


  迁移保护对于无法在原址上进行保护的乡愁建筑,根据其建筑结构、建筑特点,可选择合适区域进行迁移保护,复原建筑的原有场景,对相关乡愁记忆做合理的再现展示,同时也可以填充新的建筑功能,做到传统与现代并存,使建筑空间更加具有多样性。如通过合理选址与复原设计,建立雄安影像档案馆、村史馆,将雄安人过去的生活场景、民俗活动和节日庆典以影像形式记载留存,使雄安的历史沿革与文化传承得以集中展览展示。


  集中展示对于祠堂、寺庙、牌坊等具有鲜明建筑特色及浓厚文化色彩的建筑类型,可以作为参观游览对象或城市公园景观,适当进行建筑的修缮维修,做到修旧如旧,保持原有风貌,成为集中展示的空间对象。



  2.分区域构建保护利用模式


  未来雄安将成为“一主五辅多节点”的城乡空间布局,即起步区、外围组团和若干特色小城镇和美丽乡村。在大的空间布局基础上,我们可将空间片区按照功能设置不同大致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安置原住居民的安置区,二是需要大规模迁移新建的搬迁区,三是保留原有风貌生态的保留区。针对不同类型区域,对乡愁建筑遗产的保护利用提出了不同的方法原则。


  安置区:汇集历史基因,培育乡愁情感,再现文化景观


  该类型区域属于雄安原住居民集中居住地,应更多地承载乡愁历史与记忆。在该区域应着力汇集历史基因,将建筑遗产的乡愁文化充分发掘,寄托雄安人的乡愁情感,将雄安的历史场景复原重现。


  搬迁区:留存乡愁记忆,标识历史信息,植入文化元素


  该类型区域是拆迁变化最大的片区,如何留存雄安原有的乡愁记忆成了关键所在。面临大面积的搬迁新建,该区的建筑遗产一方面考虑在其他片区进行迁移复建,一方面在原址进行历史信息标记如标志牌或标志物,使乡愁文化元素植入新建城市面貌。


  保留区:坚持原址保护,挖掘乡愁内涵,提升文化品质


  作为原有风貌保留区域,该区的建筑遗产应坚持原址原貌保护,努力发掘并充分利用其乡愁内涵,通过展示利用、参观游览、功能置换等途径,既保留老建筑原有风味,又激活其时代活力,提取雄安乡愁文化特色,提升当地乡愁文化品质。比如将散布于雄安新区各处的传统村落作为具有乡愁特色的节点原貌留存、整体保护,建立雄安特色乡愁小镇,使雄安人心有所栖,同时树立雄安乡愁文化品牌。


  3.与可移动的物质类遗产和非物质类乡愁遗产的有机结合


  乡愁建筑遗产既是展示利用的主体,也是展示利用的载体。在乡愁遗产的范畴中,除了建筑遗产外,还有可移动的物质类乡愁遗产,如石碑、砖雕、老式家具等,以及非物质类乡愁遗产,如剪纸、芦苇画、音乐会等。将建筑作为空间依托,与可移动的物质类遗产与非物质类乡愁遗产做到有机结合,使建筑空间增加文化活力,并使前者有了展示载体,从而实现乡愁文化有机传承,如小型博物馆、纪念馆、传习所等。


  结语


  雄安新区的规划建设是“千年大计”,而乡愁文化的抢救性发掘则是文化层面的“千年大计”,其中,乡愁建筑遗产的保护利用更是寄托了雄安人心有所栖的情感需求,承载了新区建设的文化传承希冀。面对数量颇丰的建筑遗产群体,将其保护利用方式通过归类研究、类比分析、对症下药等途径做出科学合理的方法探究与规划设计,纵向分类别,横向分区域,同时将建筑遗产作为空间载体与可移动遗存、精神遗存相结合,共同展示乡愁建筑的文化内涵,构建多维度、立体化的保护利用体系。


  留住雄安文化根脉,积淀乡愁文化内涵,这是历史对时代提出的要求。探索适合雄安新区的一套“乡愁建筑遗产”保护利用方法与体系,有利于情感寄托和文脉延续,让雄安人记得住自己的乡愁,让世界了解我们的乡愁。


 

本文标题: 雄安新区乡愁建筑遗产的保护利用思考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9502.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3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