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湘绣的艺术特点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20-08-14 13:10:29  来源:古建家园  作者:林枫
核心提示:湘绣是以湖南长沙为中心的刺绣工艺品的总称。现代意义上的湘绣主要是在湖南民间刺绣工艺的基础上融入古代宫廷绣,士大夫闺阁绣的技艺与某些形式,同时吸取了苏绣和粤绣​及其他绣种的精华而发展起来的刺绣工艺品。

  湘绣是以湖南长沙为中心的刺绣工艺品的总称。现代意义上的湘绣主要是在湖南民间刺绣工艺的基础上融入古代宫廷绣,士大夫闺阁绣的技艺与某些形式,同时吸取了苏绣粤绣及其他绣种的精华而发展起来的刺绣工艺品。


  湘绣主要以蚕丝、纯丝、硬缎、软缎、透明纱和各种颜色的丝线、绒线绣制而成,其构图严谨、色彩鲜明,各种针法容于表现力,通过丰富的色线和千变万化的针法,使绣出的人物、动物、山水、花鸟等具有特殊的艺术效果,无论平绣、织绣、网绣、结绣、打籽绣、剪绒绣、乱针绣等都充分发挥针法的表现力。注重精细入微地刻画物象的外形和内质。


  湘绣强调写实,质朴而优美,形象生动,结构上虚实结合,巧妙地将中国传统的绘画、刺绣、诗词、书法、金石各种艺术融为一体。


  湘绣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其作品具有极高的传统手工技艺价值和地域性文化艺术价值;湘绣绣品形象生动逼真,色彩鲜明,形神兼备,动静互彰,有“绣花花生香,绣鸟能听声,绣虎能奔跑,绣人能传神”的美誉,成为湖南乃至中国的“艺术名片”。


湘绣


  湘绣艺术特色主要表现为形象生动、逼真,质感强烈,它是以画稿为蓝本,“以针代笔”,“以线晕色”,在刻意追求画稿原貌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再创造。故其独特技艺,尽在“施针用线”之中。湘绣针法多变,以掺针为主,并根据表现不同物象、不同部位自然纹理的不同要求,发展为70多种针法。线色万千,根据各种不同画稿的题材,运用各种不同的针法,选配各种不同色阶的绣线——丝线或绒线,凭借针法的特殊表现力和绣线的光泽作用,使绣制出来的物象,不但保存着画稿原有的笔墨神韵,而且通过刺绣工艺,增添了物象的真实性和立体感,起到了一般绘画所不及的艺术效果。以致湘绣独成一派,到清末“湘绣盛行,超越苏绣,已不沿顾绣之名。法在改蓝本、染色丝,非复故步矣”。


  “以针为笔,以缣素为纸,以丝绒为颜色”,绣工们大大发挥掺针参色的作用,巧妙地以各种原色花线在质地上参互调合。用于同一色彩由深到浅或由浅到深的过渡,表达出逐渐变易又混合均匀的色阶,创造了各种绚烂和谐悦目的色彩。用第一号深色线刺绣后,接绣第二号深色时,衔接必须参差不齐,互相交错,且不着痕迹,色彩才能和谐。交接搭线不可过长,也不可一线太长,一线太短。这是湘绣与其他绣品针法的基本区别之处。成为湘绣的特点之一。


湘绣作品


  绣线的运用,粗细相间,色泽有别,兼以适当夸张。湘绣绣工劈线,是一种特殊技能,湘绣的匀薄细腻与这一技能的日益进步分不开。以手指劈线,可劈至2开、4开、8开、16开等。线劈开后,千丝万缕,分辨不出差别,但绣上质地,求得对比统一,突出主题,达到明暗的自然变化,阴阳浑然一体。


  湘绣作为中国四大名绣之一,以湖南长沙为中心,是在湖南民间刺绣工艺的基础上,吸取了苏绣和粤绣的精华而发展起来的刺绣工艺品,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强调写实,质朴而优美,形象生动。特点是丝细,后用皂荚仁溶液蒸煮,再裹起来揩拭,防止绒丝起毛,其光细胜眼于发丝,湘绣在配色上善于运用深浅灰及黑白色,加上适当的明暗对比,增强了质感和立体感,结构上虚实结合,善于利用空白,突出主题。


湘绣


  湘绣的主要品种有:花鸟、山水、风景、人物、肖像、走兽、条屏、册页、被面、绣衣、围巾、手帕、披巾以及双面绣、双面异绣、双面全异绣、大型精雕精绣座屏、挂屏等。


  湘绣常用的形象,花卉中有牡丹、月季、茶花、菊花、梅花、兰花、竹子等;


  鸟类有凤凰、孔雀、锦鸡、丹顶鹤、鹰、鸳鸯、鸽子、八哥、喜鹊、白头等;


  走兽有狮子、虎、马、鹿、猫、狗、松鼠、熊猫等;还有人物、山水、小花草、金鱼、蝴蝶、书法等无不可绣制。

 
标签: 湘绣

本文标题: 浅谈湘绣的艺术特点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9382.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