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古建筑——大一统中原王朝的骨气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20-07-31 10:05:41  来源:筑大师
核心提示:“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翻开中国历史往回看,明朝是历史上最后一个汉人建立的,大一统中原王朝的骨气。

  “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翻开中国历史往回看,明朝是历史上最后一个汉人建立的,大一统中原王朝的骨气。


  这种气度存在于君王臣子,存在于规章制度,也存在于明代建筑中。明代建筑可以分为三大分类:都城建筑、宫殿建筑、住宅建筑。


  明朝的都城有两座。以永乐大帝为线,永乐之前的都城为南京城,是在元代集庆路旧城的基础上扩建的,城墙的走向也沿旧城轮廓和山水地形屈曲缭绕,皇宫偏于一边。



明《北京宫城图》,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自永乐大帝始,都城迁至北京。为了仿南京皇宫的形制在宫前布置五部六府官衙,又在城外加筑一道外郭城以加强城防,同时也把最重要的礼制建筑天坛、山川坛等一并围入。


  迁都之后,最重要的莫过于皇宫了,现存中国古代最大的建筑群——故宫,曾经有二十四个明、清皇帝在其内统治中国达五个世纪之久。


  明成祖迁都北京后利用元代遗留的太液池而无所兴作,明中期以后,这里的亭台殿阁不断兴建并扩大开挖太液池,使之成为重要的皇家园林。在建筑布局上,主殿两侧用斜廊联结东西庑、三殿之间用穿堂联结的办法,廊庑每隔若干间设一道防火墙,屋面基层内加锡片,后宫各庭院之间用高墙分隔。


故宫三大殿鸟瞰图,可以看到中和殿的四角攒尖顶


  黄琉璃瓦、汉白玉台基与栏杆、红墙、青绿色调的彩画,这是北京宫殿色彩的基调。砖料来自山东临清和江苏苏州两地,质地细密坚实耐磨,被称为“金砖”;石料采自北京西南郊房山,是一种称为“汉白玉”的大理石,色白而质匀;琉璃瓦则在京郊设窑烧制,有黄、绿、蓝、黑等色。


  紫禁城分为外朝和内廷两部分,外朝供处理朝政、举行典礼、召见大臣、接待宾客等用;内廷是皇室居住、生活的场所。在紫禁城中轴线的最后部分还有一处小园林——御苑,园中亭榭、树木、假山的布局接近对称,缺乏中国传统园林的意境和情趣。


明《皇极侍班图》


  同宫殿相比,明代古建中的私人住宅又有哪些不同呢?


  明代文震亨在《长物志》中全方位展现了自己作为一名明朝富四代的雅致生活,堪称晚明士大夫的“置业指南”:


  “居山水间者为上,村居次之,郊居又次之”。哪怕不能恣意纵情于山水之间,也要保持“门庭雅洁,室庐清靓,亭台具旷士之怀,斋阁有幽人之致”。如果房屋只追求高大奢华,崇尚艳丽的色彩,那就如同脚镣手铐、鸟笼兽圈:“如徒侈土木,尚丹垩,真同桎梏樊槛而已。”


  房子内的用材和家具也不能随随便便。首先,用木做门框的横格,要以“湘妃竹横斜钉之,或四或二”;门环的材质最好是古青铜,紫铜或精铁按旧式铸造的也行;漆的颜色更是讲究,只能用红、紫、黑三样儿。



  门前台阶数量也是有规定的,“自三级以至十级,愈高愈古”。窗户,最好用粗木条隔成大格子,再用细木条隔成小格子,用明瓦或者纸糊窗户。


  栏杆同样不得马虎,石栏杆是最古朴的,立柱还不能过高,也不能雕刻成鸟兽的形状。在户型上,堂屋的规格应当是宽敞华丽的,“前后须层轩广庭,廊庑俱可容一席;四壁用细砖砌者佳,不则竟用粉壁”。


  山斋要明净、丈室庭院要和北方暖房相同、佛堂要列级而上、桥要“极其精工,不可入俗”、茶寮要适合清谈闲聊、浴室须密闭、街径要华丽整洁,楼阁则需要根据不同的功能设计成“回环窈窕”、“轩敞宏丽”或“爽垲高深”……

 

本文标题: 明代古建筑——大一统中原王朝的骨气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9324.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