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公府:京城现存唯一一座清代皇后宅邸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20-01-10 11:22:11  来源:古建家园  作者:诸葛连弩
核心提示:桂公府位于朝阳门内芳嘉园,芳嘉园原名方家园,是明朝一处著名的私人园林。清咸丰时这里是名将胜保的宅子,同治初年胜保获罪赐死宅邸抄没,被赏赐给了慈禧太后的弟弟桂祥。同治七年(1868年),桂祥的女儿静芬在这里出生,光绪十五年(1889年),又从这里坐着凤辇抬入紫禁城,成了表弟光绪皇帝的隆裕皇后,桂祥因此被封为承恩公,这里从此就成了桂公府,也叫承恩公府。

  桂公府位于朝阳门内芳嘉园,芳嘉园原名方家园,是明朝一处著名的私人园林。清咸丰时这里是名将胜保的宅子,同治初年胜保获罪赐死宅邸抄没,被赏赐给了慈禧太后的弟弟桂祥。同治七年(1868年),桂祥的女儿静芬在这里出生,光绪十五年(1889年),又从这里坐着凤辇抬入紫禁城,成了表弟光绪皇帝的隆裕皇后,桂祥因此被封为承恩公,这里从此就成了桂公府,也叫承恩公府。



  整个桂公府规模很大,共有五组大院,彼此相连,鼎盛时其屋舍当不下二百间,现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桂公府虽然仅是一座公爵府,但作为“后邸”所在,规制等级很高,与王府趋同。然而由于府邸是在原来大臣宅院的基础上改建的,院落的尺度受到一定制约,不及一般王府宽敞。从建筑格局判断,西路三组建筑中只有东边一组是原来公府所属,其他两组应为后来扩充的宅院。现在桂公府的中路、西一路与东路分属两家单位使用。


  中路为正院所在,也是此府的礼仪空间所在,但现已遭到较大破坏,仅余最后一座后殿和殿左右各两间耳房。此殿为七间硬山顶建筑,有前廊,屋顶上带有正脊,脊设吻兽和垂兽,采用绿色琉璃剪边,中布灰瓦。左右耳房采用平顶,也带有前廊。后殿殿宇崇高,前出月台,颇有华贵气象。此殿位于后罩房位置,但屋顶使用了绿琉璃剪边,其规格远高于一般公府,说明中路建筑是作为皇后的“潜凤邸”,比照亲王、郡王府邸改建的,后罩房象征寝宫,以备皇后“省亲”时使用。整个中路平时无人居住。



  南小街以西的朝阳门内危改工程施工处,只见几条胡同的住户已拆迁腾空,多处施工工地起建的高楼已现规模。而在南小街小方家胡同早被拆迁干净的工地中间,还孤零零地坐落着一所宅院,显得相当引人注目,这就是北京市东城区文物保护单位桂公府,京城现存唯一一座清代的皇后宅邸。


  桂公爵位是三等承恩公。那自然也是来自慈禧的恩泽。因为时为懿贵妃的慈禧生了咸丰皇帝惟一的儿子载淳,即是以后的同治皇帝,所以母以子贵,慈禧已去世的父亲惠征才被追封为三等承恩公,恩诏颁下,由慈禧的大弟弟照祥承袭爵位,照祥死后,再由慈禧幼弟桂祥承袭,因之被称作桂公。桂祥没有读过什么书,也没有做过什么事,平庸没出息,一生无作为,在外坐支副都统的俸给,在家整日抽大烟混时日,本是个皇族亲贵中无人看得起的角色。但他的身份如此特殊,际遇和命运尤佳,长姐是太后,二姐是醇王福晋,论起来,他是同治皇帝、光绪皇帝的亲舅舅,也是醇亲王的舅爷。桂祥自己生有三个女儿,大格格被指婚许配给“老五太爷”绵愉的长孙辅国公载泽;三格格被指婚嫁予孚郡王的嗣子贝勒载澍;二妞虽无姿色,也少威仪和福相,却因慈禧做主,成了光绪皇帝的皇后。如此皇亲国戚,也就没人敢看不起了。不过实在因为桂祥的无足轻重,其女又是大清朝的皇后,所以对桂祥其人和这座皇后宅邸,没有存留下什么有意思的史料记载。



  现在的桂公府,青砖墙,朱漆门,门上高悬“桂公府”大匾,由爱新觉罗·毓垣所书。门内的照壁、水池,显然都是后来修的。西侧仍有院落两重,面积不小,屋子亦像最近修饰补建的。东侧则新建了现代的房舍。但院内两架长势旺劲的紫藤萝,一株尚在结果的秋海棠,以及闲置在墙边的抱石门墩,废弃在屋角的剥落砖雕,似乎还能让人寻觅到昔日公爵府邸的遗迹。后院两株合抱不交的高大杨树,洒下满地的浓荫,也能使人追寻时光的影子。新中国成立后,这所大宅院曾作为中国科学院某单位的办公场所,并于1986年被确定为东城区的文物保护单位。近年科学院的部门搬出,又改作他用。只是听人说,现在的面积,仅及桂公府的十分之一,仅由此就可以想见,当年桂公府的排场,还是颇为煊赫的。

 

本文标题: 桂公府:京城现存唯一一座清代皇后宅邸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8645.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