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古建筑风格以及典型代表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19-12-25 11:39:52  来源:古建家园  作者:云纹
核心提示:四川古建筑无论是处在丘陵、山地,还是处在平原、河谷,对环境都十分重视,建筑与环境达到了相互谐和与共融。

  四川,简称川或蜀,北宋咸平四年(1001年),将地处今四川盆地一带的川峡路分为益州路、梓州路、利州路和夔州路,合称为“川峡四路”或“四川路”。其间设四川安抚制置使、四川宣抚使等官职,后来简称“四川”,四川由此得名。而四川古建筑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形式多样,姿态万千。


  四川古建筑无论是处在丘陵、山地,还是处在平原、河谷,对环境都十分重视,建筑与环境达到了相互谐和与共融。建筑以环境为依托,以环境为背景,根据自然条件将建筑融入环境之中,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环境观,体现了“道法自然”的道家精神,反映了浓厚的环境意识。


四川古建筑


  由于四川地形复杂,山地居多,平面布局上各类建筑虽均以中轴线、四合院为基本构图手法,但为适应环境却采取分层筑台,将建筑分别布置在各级台地上,层层跌落,利用轴线转折、小品过渡及导向处理等手法将各组建筑构成统一的整体,形成布局自由、灵活多变的特色。山地建筑常采用吊脚楼、平挑台的方式扩大空间,依山而建,使之与地形巧妙结合,建造成令人称绝的不朽佳构。


  川内大部地区气候多雨、炎热,因此建筑空间处理开敞、流通,庭院、天井密如蜂房;又多设敞口厅、花罩隔断,内外空间交融,空间层次丰富。庭院常种树木花草,形成有院必有园的格局,具有“苔痕上阶绿,阶前柳色青”的诗情画意。川西“一”字型、“L”型民居则用竹林、树木为界面,在房前围合室外空间,形成院坝。这种以室外空间为中心的布置原则,其实是一种环境意识的反映。


  四川古建筑典型代表:


  ①古镇


  古镇一般结合地形,采取三开三合的布局手法,使空间从封闭中转为通透,狭小中转为宽敞。其后为大宅院组成的封闭式街道,为一合。


  狭窄的街道延至周边建筑,利用地形的转折,临河为半边街,将远山近水引入街道,又构成一个大的开阔区域,以后复为封闭式小街,又为一合。


  随着地形的变化,窄小街道向上一折形成一段半边街,于此处外延伸出两条小街形成一开,以后便又合成一条小街。


四川古建筑


  ②民居


  民居是四川最古老的建筑,四川民居是由远古的干栏式建筑演变而成。成都十二桥发现的殷商时期的干栏式建筑,是四川民居的雏形,以后演变为汉代的干栏式建筑,再进一步演变为地龙墙、高勒脚、木地板、四周设通风口的民居(汉代画像砖),到了东汉即出现了庭园式民居(东汉庭院画像砖)。


  整个民居分四个院落、前堂、后寝、厨房、望楼,功能分区明确,多为穿斗式、抬梁式结构,有撑拱、斗拱的作法,已体现出四川传统民居的布局和风格。


  四川现存民居,多为清代建造。按功能型制的不同,民居或分为大型庄园、廊院式、连排式、农舍、乡土民居等。四川民居由于受地形、气候、材料、文化和经济的影响,在融汇南北的基础上自成一体,独具鲜明的地方特色。


  ③祠庙


  在中国,建立宗庙之制大约始于商代中后期。从汉代起,逐渐形成了五岳、五镇、四海、四渎的祭祀,从祭天地、社稷、祖先,发展到祭名山大川,成都的江渎庙就属此类。为名贤及杰出人物建祠庙,事实上也是由宗庙演变而来的。


  四川先秦时期就开始设立坛庙,“九世有开明帝,始立宗庙”,成都羊子山土台系西周遗存,是统治阶级用于祭祀和盟会的禅坛。


  四川早期民间祠庙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感激大自然的恩赐、对于人类赖以生存的各种因素的祭祀;另一类是为名贤及杰出人物立祠。


四川古建筑


  ④会馆


  我国会馆建筑大约始于明永乐年间,有“迎神庥,联嘉会,襄义举,笃乡情”的功用。四川到明清时期,农业、手工业空前发展,对外贸易日益活跃,特别是清代井盐生产不断发展及大量移民入川,促使同乡会馆、行业会馆发展,各乡镇常以“九宫十八庙”加以泛指,从而促进了会馆建筑的发展。


  会馆建筑布局大多采用坐北向南,沿南北向中轴线依次布置戏楼、大厅、正厅,正厅两侧设东西厢房。戏楼是节庆、仪典活动的中心,人流集中,一般建于入口处。


  大厅正对戏楼,作为娱乐活动及会议、接待之用。大厅与戏楼间的庭院和庭院周围的园廊,即为观众逗留观戏的场所。正厅后的建筑及东西厢房,供办公及旅居住宿之用。会馆的庭院空间,大多叠石、引水,种植各种花草树木,形成会馆建筑与园林构景相结合的布局。


  自然环境要素和历史人文要素的影响,造就了独具特色的四川地方乡土文化特色的优良传统。反映在建筑文化上,则表现为自成一格的川派建筑风格特征。在中国传统建筑共性的基础上,展示着巴蜀建筑文化品格的强烈个性、探寻发掘这些乡土文化个性,对现代的建筑研究大有裨益。


 
标签: 四川古建筑

本文标题: 四川古建筑风格以及典型代表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8590.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3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