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中国公共考古-李庄论坛”在宜宾举行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17-04-25 09:34:03  来源:大众网
核心提示:第五届中国公共考古论坛22日在四川省宜宾市李庄古镇举行,中国考古学会公共考古专业指导委员会主任王仁湘认为,公共考古是近年来中国考古学发展最快的分支之一
  第五届中国公共考古论坛22日在四川省宜宾市李庄古镇举行,中国考古学会公共考古专业指导委员会主任王仁湘认为,公共考古是近年来中国考古学发展最快的分支之一,几乎所有的考古学都将向公众普及考古学的基本知识、宣传考古学研究的重要成果看成自己义不容辞的使命。

QQ截图20170425093739

  而公众对重大考古发现越来越高的关注度、社会各界对文化遗产保护的热情也进一步促进了公共考古的创新。一年一度的公共考古论坛已经成为研讨重要考古课题、宣传最新考古发现以及交流公共考古方法的大平台。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论坛举办地李庄,正是公共考古的重要发源地。

  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央研究院史语所在河南安阳殷墟发掘的近千个头骨标本,不得不与其他器物一起搬迁,辗转至李庄。路上,一箱专门装载殷墟出土人头骨不慎摔裂,盛装的人头骨滚落而出,令当地抬滑竿的农夫大惊失色,后来又有农民在送菜送粮时看到研究人员公然在院子里摆弄头骨,一时谣言四起。

  雪上加霜的是,恰好有一群当地农民娃娃在李庄的板栗坳山庄内玩“躲猫猫”。一个小孩将自己藏到了一只特大号的木桶中。结果别人找不到他,他也出不去,放声大哭的声音没法传到桶外,家长与闻讯赶来的亲戚们寻求未果,居然认定那小孩被研究院的人吃了。事有凑巧,住在李庄祖师殿的同济大学医学院师生在做人体解剖实验时,被当地一位修房顶的泥瓦匠看到……于是发生了当地的百姓围攻史语所的事件。

  后来,中国的考古学之父李济动员民众使用在殷墟考古中常用的“方格网式普探法”,最终找到了已经快晕过去的孩子。但即使这样,依然没有打消谣言。

  于是又有了当年在中央研究院成立13周年的纪念日时组织的展览会、演讲会。展览规模很大,除了安阳殷墟发掘的头骨、甲骨,还展出了古人类的骨骼化石、恐龙等动物化石、大型青铜器等,还吸引了来自成都、乐山甚至重庆等地的学人。李济等人做了科普性演讲。同济大学也由医学院组织、在李庄镇内的祖师殿厅堂举办了“人体解剖展览”,一些老人感慨,活了一辈子才知道人的身体是这样的结构。

  “这就是最有效、最有针对性的公共考古,当然专业研究成果的整理、出版、传播也是公共考古的有效组成部分”,宜宾市博物院院长罗培红说,“李济、梁思永等人,在李庄的几年中完成了自己的代表性学术著作,他们用知识来开启民智的精神更为可贵。”

QQ截图20170425093747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郭伟民认为,中国考古学诞生其实还不足百年,但中国的考古人已经通过自身努力,试着构建了中国没有文献记载之前的史前史,即使是历史时期的一些知识,也因为无数的考古资料与科学研究变得丰满起来,那些通过文物而还原的、因岁月流逝而风化腐蚀掉的细节,才是让民众走进历史的切入点,从这个意义上讲,每个考古人都是讲述中国故事的公共考古者。

  公共考古只是所有知识传播体系的一环。当我们一遍又一遍地关注殷商时的中国人是否跑到了美洲时,前沿的中国科学家正在绘制冰河时代欧亚人群的遗传谱图,重写欧洲最早的现代人类的历史。他们的研究为现代人祖先“走出非洲”的路线并非只有单一的南线提供了证据,他们的检测显示现代人祖先大概在距今5万年到6万年前与尼安德特人发生过基因交流而被世界关注。但很遗憾,这样的成果依然没有得到更广大的传播。

  论坛期间,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博士胡文怡主讲了“李庄的故事”,在她看来,李庄简单的生存方式让这些学人不再寻求资料的最大化,而是在已有的学术积累上升华出思想的结晶。“今天我们考古人问道‘考古圣地’李庄,最大的收获也许是找到一种成全自己的方法。”
 
标签: 考古 文化遗产

本文标题: 第五届“中国公共考古-李庄论坛”在宜宾举行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794.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