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耳楼——岭南深山里的大户人家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19-06-14 14:04:57  来源:网络
核心提示:“锅耳楼”因其楼顶两边的山墙形状似锅耳,故称锅耳楼。锅耳墙因其形状与菜锅的手柄相似得名,也叫“鳌背墙”,有“独占鳌头”之意。在明清时期唯有功名的人家方能采用,也是当时家境殷实的象征。此外,民间还流传一种说法:修锅耳墙可以保佑子孙仕途顺达、富贵吉祥、丰衣足食。因些锅耳楼也是明清时其岭南客家富贵民居的代表。

  相传南宋末年,上岳村朱氏始祖朱文焕护送皇帝逃亡时不幸殉职,其子于上岳村落户并在此繁衍后代,距今已经超过720年。


  上岳村依山傍水、翠山环绕,村庄整体布局形似一支手枪,因而有“天上雷公凿、地上上下岳”之说,这也显示了上岳村的人丁兴旺和强大。


  上岳村建村时,融合了五行八卦、风水、象形等元素。民居、祠堂、家庙、第府、文塔等建筑物中都印刻着地理风水的布局,这也是岭南建筑的主要表现特征。



  村落保留至今还有15000多平米,是广东规模最大、保全最好的古建筑群之一。尤其是这里的锅耳楼,看上去完全就是明朝官员头顶的官帽,特别吉祥。


  元明清时代,百姓可不能随意建造锅耳墙,只有获得了功名的人才有资格。官位的大小也决定了锅耳的高低,能在锅耳墙上雕龙画凤的家族绝对不可小觑。


  走进古村,民居布局清晰、错落有致,花岗岩石板透漏出浓烈的古韵风情。全村108座民居,每一户都雕梁画栋,墙壁有丰富多彩的绘画。矗立在村中心的朱氏祖屋朴山祠堂,始建于乾隆四十六年(1782年),祖屋内呈三座相,三个门楼相隔,互不相通,每座巷里门户相对,格局清晰、大气。


  上岳村的居民建筑,讲究自然讲究气派,屋顶以硬山式为主,覆盖灰瓦,清一色的砖砌的清水墙和锅耳墙,形成独特的锅耳山描形式的建筑——锅耳楼。



  这种建筑,乍一看有点其貌不扬,但其建筑使用的材料十分考究,造工精细。锅耳楼所用的砖,都是采用打磨过的青砖,这也是富贵人家的象征。从檐口到顶端用两排瓦筒压顶,然后用灰塑封顶,处理收口的工艺是整座建筑中工程难度最高、造价最贵的地方。


  屋顶和外墙上的灰塑,在岭南民间也叫灰批,是用石灰在建筑物上雕塑造型,堆塑出人物、动物、花草等,在山墙顶端、屋檐瓦脊、门额窗框都可以看到。其题材丰富多样,神话传说、戏曲人物、民俗风情、祥禽瑞兽、花草树木、吉祥文字等等,都可以塑造。这些灰塑装饰效果生动形象,也体现了屋主对于生活的美好期待。


  房屋内部布局是广东居民典型的“三间两廊”式。室内窗户极少,都是在极高处开一个猫眼窗,窗内装上铁枝,防盗是有了,但也带来了光线不足的问题。所以,每座古屋中都设有天井。这样一来,光线就变得充足,空气也便于流通。


  天井的墙面有砖雕,以拜天官之用。有的人也会在天井中设置假山,筑池养金鱼,摆放盆景,构成了一座庭院。天井的侧面多为厨房、绣房或杂物房,后面是厅堂,三开间,进深二间。当然,也有的锅耳屋开间更多。



  每一座民居的入户门上都有门罩,墙裙至少有40公分,都是大石板墙裙,以增强防潮功能。下水道排水合理,所有的雨水都排到屋里的天井,自天井里的“渗井”渗入暗渠,经暗渠排入水塘。渠道皆以条石铺砌,方便清洁和疏通。


  放在岭南这个高温湿热、多雨水、虫害肆虐的地方,这种建筑形式完美地将人群保护起来,助其繁衍生息,发展壮大。


  也许是这里的风水真的好,从上岳村出来的官员、富人特别多,很多人都搬到新居或者外迁,但古老的民居依然留存,陪伴着这片故土,深沉静美!

 

本文标题: 锅耳楼——岭南深山里的大户人家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7525.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