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建筑“魁星楼”的历史文化与内涵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19-06-10 11:56:04  来源:古建家园  作者:司徒
核心提示:魁星,是中国古代星宿名称,中国古代神话中所说的主宰文章兴衰的神,在儒士学子心目中,魁星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古时候,各地都有魁星楼,又名魁星阁,是为魁星而建的。

  魁星,是中国古代星宿名称,中国古代神话中所说的主宰文章兴衰的神,在儒士学子心目中,魁星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古时候,各地都有魁星楼,又名魁星阁,是为魁星而建的。


  中国古建筑魁星楼的正殿塑着魁星造像,魁星面目狰狞,金身青面,赤发环眼,头上还有两只角,整个仿佛是鬼的造型。读书人在魁星楼拜魁星,祈求在科举中榜上有名。魁星楼具有浓厚的中华民族风格和地方文化特色,是灿烂的中国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魁星


  关于魁星的传奇故事


  古代关中有一个秀才,名字已不可考。此人聪慧过人,才高八斗,过目成诵,出口成章,可就是长相奇丑无比,所以屡屡面试时落第。他长得丑陋,又有一脸麻子,一只腿还瘸了,走起路来一拐一拐的,但是他文章写得实在太好了,终于被乡试、会试步步录取,一次次高中榜首。


  到了殿试时,皇帝一看他的容貌和画着圈上殿的走路姿势,立马心中不悦,皇帝带着点戏谑口吻问道:“你那脸是怎么搞的?”他回答:“回圣上,这是‘麻面映天象,捧摘星斗。’”皇帝觉得这人还机敏有趣,又问:“那么你的瘸腿呢?”他又回答:“回圣上,这是‘一脚跳龙门,独占鳌头’。”


  皇帝一下又惊异他的气质非凡,接着问:“那朕问你一个问题,你要如实回答:你说,如今天下谁的文章写得最好?”他想了想说:“天下文章属吾县,吾县文章属吾乡,吾乡文章属舍弟,舍弟请我改文章。”皇帝闻之大喜,阅读完他的文章后,更是拍案叫绝,龙颜大悦:“不愧天下第一!”于是钦点他为状元。


  这个丑怪文人的才学、智慧和非凡气质,使他后来成为天界魁星——北斗七星的前四颗,主管功名禄位。“魁”字拆开来,一半是“鬼”,照应魁星的面目丑陋;一半是“斗”,预示魁星才高八斗,也应在北斗星座。据说魁星手中的朱笔批你是什么,你就是什么。文人中所传的“任你文章高八斗,就怕朱笔不点头”就来源于此。


西安城墙魁星楼


  所谓“独占鳌头”来历是唐宋时,考中的进士,即登科者,要集体到皇宫迎榜,需站在皇帝办公的皇宫大殿正面台阶下等候,而荣登三甲第一的状元则站在台阶正中石板上大龟(鳌)或升龙的脑袋上,故称“独占鳌头”。


  而“魁星点斗”,民间工匠雕塑或绘画魁星像时,刻意塑造成面目狰狞的模样。它单足立于鳌头之上,另一脚翘起,一手执笔,一手捧斗,寓意魁星点斗、独占鳌头。魁星则因为有“魁为参首”之说,即含有魁首第一之意,因之要由魁星来点斗,点中那位应考士子,那位就“独占鳌头”。


  古老的神话蕴含着人们对教育的重视。千百年来,散布于各地的大大小小的魁星楼无不是成为当地学子文人心中的胜地,也成为今天的学子们祈福胜地。


  西安城墙魁星楼


  距西安城墙南门城楼东侧约667.5米处,建有一座祭祀主管文运之神——魁星的魁星楼。该楼初建于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后遭兵火所毁,清代虽有重修,遗憾的是未保留下来。


  在科举考试陕西乡试中,咸宁县学生员竟无一人中榜,使地方官员颜面无光。这时,陕西省行政长官左布政使高第作为“培风脉”,于是在咸宁县学二门外建砖塔,供祭魁星像;又在县学前南城墙“城头巽位(东南方)”修筑魁星楼,经过9个月的修建,“魁星楼”终于建成。


西安城墙魁星楼


  楼是二层四角攒尖式,高五丈一尺(约合16.32米)。尖顶甍宇,重檐雕栏,华贵壮观。自这座南城头上的魁星楼建成后,不知是否因咸宁县学有魁星高照,在历次乡试中再没有发生过脱榜之事。


  可惜的是明代在南城头上所建的魁星楼,在民国初年的时候被毁。于是,西安市环城建设委员会1986年8月6日在原址上盖了现在这座“魁星楼”。


  高考已结束,愿高考学子们都能够金榜题名,独占鳌头!


 

本文标题: 中国古建筑“魁星楼”的历史文化与内涵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7496.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