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乡土传统建筑的保护,我们该如何做?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19-05-17 15:17:47  来源:古建家园  作者:凤凰
核心提示:乡土建筑是重要的不可移动文物,保留乡土建筑就保住了地域文化的物质载体,就记得住“乡愁”,就能彰显出一个地方的文化特色。

  乡土建筑是重要的不可移动文物,保留乡土建筑就保住了地域文化的物质载体,就记得住“乡愁”,就能彰显出一个地方的文化特色。


  乡土传统建筑散落于村镇山野,有着强烈的地方特色,除了民居,还包括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其他建筑,如祠堂、寺庙、道观、书院、戏台、凉亭、商铺、作坊、桥梁、牌坊、水井、古塔、古墓、石碑、古道等。那么,对于乡土传统建筑的保护,我们该如何做?有哪些措施呢?


乡土建筑


  各级各部门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形式,切实提高全民的文物古迹保护意识,尤其是国家工作人员在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进程中,要正确处理“显绩”与“隐绩”的关系,引导村民正确看待“气派”与“简陋”。要明确“保护不是阻碍,发展不是破坏”,充分认识乡土建筑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是文化的载体,体现一个地方的思想文化,是文化的根和魂。有历史才有现在,一个没有文物古迹的地方就没有历史,破坏文物古迹就是割断历史。


  因此要加强文物古迹保护,使“保护文物古迹,守护精神家园”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在全县形成“保护文物、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只有加强了文物古迹保护,才能弘扬汝城的传统文化,才能实现文化生态立县和文化生态旅游产业开发带动战略目标。尤其要认识到,全域旅游开发,除一些未列入保护的古民居外,乡土建筑均应保护,以保留地方、景区景点、旅游通道上的乡土气息。这样,以增强全民保护乡土建筑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坚定性。


  切实解决农民住房与乡土建筑保护的矛盾。一方面可以采取将农村危房改造资金向住户倾斜,按照原材料、原工艺、原形制、原风貌要求进行修缮,搞好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原住户在古民居中居住、生产、生活,加大旅游开发利用力度,让居民融入旅游产业开发并从中受益。另一方面,村民可自愿放弃原古民居,政府在村外选址对村民进行集中建房,村民新建房屋风格要与原古民居乡土建筑风格、风貌协调一致。


乡土建筑


  切实解决思想观念上的矛盾。“新”和“洋”的现代化建筑,农村永远比不上城市,但是乡土建筑却是吸引城里人“眼球”的东西,因此要采取逆向思维,保护、修缮乡土建筑,体现本土的地域文化特色,吸引都市人远离城市的喧嚣与乡土建筑相伴体验乡村的宁静与安逸,品味古老的文化。


  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和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有些乡土建筑等文物古迹相继遭到破坏甚至消失。近年来,国家已经意识到了乡土建筑破坏的严重性,不断的出台政策对乡土建筑加以保护。因此,要抢抓机遇,进一步加大争资立项力度,对以文物保护单位为主的乡土建筑进行抢救修缮。


  对零星的文物古迹,如古桥、古塔、古井、古凉亭、古寺观、古牌坊、古道等,可以发动民间和社会的作用进行保护。对其它有特色的、有历史意义的、传统的乡土建筑也要进行修缮保护,尽可能地保存地方文化特色,保留乡土气息。


乡土建筑


  目前,除少部分公房产权归政府所有文物管理所管理外,其余大部分的乡土建筑均归村(居)民个人所有,甚至很多无法划清产权或者无产权。一些产权在政府的无论在文化局还是在房管局,都可以划归文化局,由文物管理所进行管理。对于自愿放弃产权选择村外安置的,可收归乡镇政府,由乡镇文化站管理。


  对一些古民居还可以统一委托租赁管理,也可发动社会认领保护。对于无产权的文物古迹则全部收归政府,按属地委托当地文化站管理。文物管理所要增加人员编制,乡镇文化站确定专人负责,文物管理所要加强对乡镇文化站的业务指导。


  文化代表一个地方的特色。一个景区也好,一个城镇也好,比来比去还是比文化。一个没有乡土建筑、没有文化的城镇是一个火柴盒堆垒的城镇,是没有精神灵魂的。

 

本文标题: 对于乡土传统建筑的保护,我们该如何做?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7365.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