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材是“绿色建筑”的首选建材!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19-04-06 08:56:10
核心提示:近代中国,由于国门被动打开,接受了西方工业文明,灌入了以钢筋混凝土为主的新的建筑结构体系,使中国发展了几千年的传统木结构体系逐渐解体,新的砖木结构一度成为住宅、工业等建筑的流行结构形式之一。

  木结构建筑在中国建筑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没有木结构就没有中国古代建筑的辉煌。我们现在看到的多年前的宫殿、庙宇、楼亭,还有我们现在看到的塔等等,都是采用木材制作梁、架、柱等构件,并用榫卯结合建成的。


  其灵活的风格、合理的布局、适宜的建筑体量以及精巧的装修在世界享有盛誉,成为5个最古老的建筑体系之一。很多国家都从中国借鉴木结构的工艺,可以说中国的木结构建筑曾经引领风骚长达数百年之久。


木结构建筑


  近代中国,由于国门被动打开,接受了西方工业文明,灌入了以钢筋混凝土为主的新的建筑结构体系,使中国发展了几千年的传统木结构体系逐渐解体,新的砖木结构一度成为住宅、工业等建筑的流行结构形式之一。


  随着建设的加速,加之人口激增、乱砍滥伐、管理不当等因素,使得我国的森林资源严重匮乏而不得不停止使用木结构,木结构房屋渐渐被排除在主流建筑之外。因此,现代木结构建筑尤其是木结构住宅几乎成为我国住宅产业的盲点。


  中国改革开放后的新建住宅,大多是砖混结构、现浇混凝土结构。黏土、铁矿、石灰石是这些新建住宅的最主要的原材料。这些新增建筑物的修建,损耗了大量耕地,耗费了大量的铁矿资源、石灰石等原材料不可再生资源。


  如果我们大量使用木材作为新建住宅材料,只要做到科学管理森林资源,合理砍伐森林,就能以树木的成才周期(少则5-6年,多则20-30年)为循环,周而复始地源源不断地得到上等建筑材料。


木结构建筑


  木材是可持续利用的建筑材料。在未来10年内,中国每年要增加700万-800万个住房单位。如果我国大量使用木材修建经济适用房,一年盖出木结构建筑6层公寓10万栋,就可以减少1.02亿吨碳排放,减排贡献不可小视。


  木结构房屋在地震中有很好的生命安全性能。木结构房屋由于自身的质量小,地震时吸收的地震力也相对较少。木结构的韧性大,对于瞬间冲击载荷和周期性疲劳破坏有很强的抵抗能力,可以吸收并消散能量。


  实践证明,木结构在各种极端的负荷条件下,均表现出其稳定性和结构的完整性,即使强烈的地震使整个建筑脱离其基础,其结构也经常完整无损。木结构韧性大,对于瞬间冲击荷载和周期性疲劳破坏有很强的抵抗能力,在所有结构中具有最佳的抗震性,这一点在许多大震区已得到充分证明。在日本1995年的神户大地震中,保留下来的房屋大部分是木结构的房屋。


木结构建筑


  木材是一种天然、健康的且极具亲和性的材料,木制集成屋是环保健康的住宅。木材根据不同建筑造型经过了现代技术生产加工成不同的墙体型材,再经过阻燃、防腐处理等工序,更加坚固耐用。对抗下沉应力、抗干燥、抗老化,具有显著的稳定性。如果使用得当,木材则是一种稳定、寿命长、耐久性强的材料。


  木材是“绿色建筑”的首选建材。制造木结构建筑材料的能耗低于钢材或混凝土,后两者都需要高温精练和制造。木屋采用全实木材料,被称为“会呼吸的房子”,室内空气中含有大量的芬多精和被称为空气维他命的负离子,能有效杀死空气中的细菌、遏止疾病、增强免疫力,对保持大脑清醒、提高注意力、降低血压、安定神经等有明显功效。木屋中的有害气体氡的放射量极低,对人体无害;木材对能耗、空气污染和水污染以及温室气体排放等因素的相对影响及小。


  木结构建筑还有设计灵活、建筑工期短、易于整修等诸多优势。现代技术有效地解决了木结构防火、抗震、抗风、隔音和防虫、防腐的问题,使得木结构建筑的使用寿命也更加延长,可达到50-200年。同时,其稳固性也相当好。

 

本文标题: 木材是“绿色建筑”的首选建材!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7052.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