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故宫闹元宵,让传统文化回归生活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19-02-20 09:13:0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封寿炎
核心提示:春节前后,故宫频繁成为媒体聚焦的主角。先是“紫禁城里过大年”展览,让游客体验了一把清朝宫廷年俗的庄重与热闹。

  春节前后,故宫频繁成为媒体聚焦的主角。先是“紫禁城里过大年”展览,让游客体验了一把清朝宫廷年俗的庄重与热闹。接着一场瑞雪,又使人们津津乐道于唯美的故宫雪景。元宵节前夕,故宫首次举办的“紫禁城上元之夜”文化活动大受欢迎,热情的游客不但“秒光”全部预约门票,还把故宫门票预售系统都挤“瘫痪”了。


故宫闹元宵


  年俗是传统节庆民俗文化的集大成者,在人们纷纷感慨年味越来越淡的当下,皇家里的年俗自然让人充满好奇。同样,元宵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佳节良时。“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辛弃疾一首《青玉案·元夕》,道尽了民间闹元宵的绚丽与浪漫。那么,在重重宫墙背后的深宫里,元宵夜又是何种景象呢?故宫首次接受公众预约的夜间开放活动选在元宵佳节,游客“紫禁城里看花灯”的热情被引爆,应该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近几年来,故宫锐意创新,力求让文物、文化在民众的生活中发挥最大效益。一方面是让文物“动起来”,唤醒那些沉睡于深宫、缄默于库房的珍贵文物,让它们尽可能多地展览展示,在与市民游客的对视交流中重焕生机。另一方面让文化“活起来”,通过文创商品、网络推介,古老故宫已经成为当下炙手可热的“文化网红”,广泛深入地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成为流行文化大潮里一股清丽典雅的源头活水。


故宫闹元宵


  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最好的方式就是让它回到民众之中。作为一种传统文化,节庆民俗文化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很容易回归到人们的当下生活,成为日常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近些年来,随着传统节日放假制度的逐步完善,以及针对传统民俗的挖掘、整理、教育和推广力度不断加大,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越来越受重视,与现代节假日、西方“洋节”逐渐形成三足鼎立之势,共同构成当下社会生活中的节庆假日体系。


  然而,传统节日在过,但距离传统文化回到当下生活,成为日常生活的有机部分还相当遥远。有人调侃,过传统节日最大的内容就是“吃”——元宵吃汤圆,清明吃青团,端午吃粽子,中秋吃月饼,除夕吃饺子。对不少人来说,除了吃之外,其他的节庆民俗就所知无几,也体验不深了。


  事实上,传统节庆不仅仅意味着吃喝,而且是一个文化系统。比如在除夕,围绕包饺子,就要求一家人分工合作,以饺子为纽带,在协作之中进行情感交流,体验天伦之乐。在吃喝之外,还有着层次丰富的其他礼仪和文化内涵。此次故宫的“紫禁城里过大年”展览活动,就以“祈福迎祥、祭祖行孝、敦亲睦族、勤政亲贤、游艺行乐、欢天喜地”六大主题,来全面展现清代宫廷的过年习俗。其中“吃喝”所占的比重并不大。如果在当下的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中,过年也能包含更多的节庆活动,蕴含更多节庆文化内容,年节的魅力指数、社会效益和文化效益无疑都会大大提高。


故宫闹元宵


  传统文化回归当下生活,还面临着传统文化如何与现代生活方式,以及现代人的思想观念互相调适、互相融合的问题。传统文化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传统社会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制度互相调适的结果。当社会已经步入现代,传统文化就面临着扬弃和重新阐释的任务。从东亚一些发达国家,比如日本、韩国的历史经验来看,传统儒家文化能够找到与现代文明的融合之道。在经济、科技和社会形态都高度现代化的东京,在社区组织、公共生活、邻里互动、节庆民俗等方面,都保留着浓重的传统色彩。传统与现代互相辉映、相得益彰。


  探索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之道,这一任务也摆在文化机构、文化学者的面前。故宫不但保存着丰富的、以文物为形态的固化文化,其对节庆民俗这种活化形态的传统文化也具有很强的研究和阐释能力。当故宫把目光投向过年、元宵等传统民俗,它其实还可以更进一步,那就是对这些传统民俗、传统文化进行符合现代文明的扬弃和阐发,使传统文化得以与当下生活互相调适、水乳交融,既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也为当下的现代文明建设增加来自历史的独特贡献。


 

本文标题: 中国建筑故宫闹元宵,让传统文化回归生活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6797.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