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人民的千年跳唱——多地舞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18-12-11 13:09:46  来源:古建中国  作者:秦半两
核心提示:多地舞,藏族民间舞蹈,是藏族人民跳唱独有的一种表演方式,主要分布在甘肃省舟曲县的三个地区,即上河地区(上河片)、下河地区(山前片)和山后地区(山后片)。

  多地舞,藏族民间舞蹈,是藏族人民跳唱独有的一种表演方式,主要分布在甘肃省舟曲县的三个地区,即上河地区(上河片)、下河地区(山前片)和山后地区(山后片)。


多地舞


  多地舞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多地舞由“多地”、“嘉让”、“甸录”三部分内容组成,主要有赖萨多地、格班多地、贡边多地等十余种之多,均是当地藏族群众在喜庆、丰收、祭祀、民俗等节日活动期间跳的舞蹈。多地舞是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第一批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据舟曲县志记载,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春秋战国时期),舟曲县为羌、氐族的居住地,公元756年,吐蕃东征扩占唐拢,舟曲县城俱陷,宋王朝收复拢地之时,部分吐蕃军及其家属与在战争中被裹挟的羌奴在该县一些地区入乡随俗定居下来。



  在特定的地域形成特有的方言、服饰、和风俗习惯进而形成了后北山村民。当战争胜利后,人们为了庆祝胜利,男女混合挑起了成龙摆尾、拟虎跃进的舞蹈,古羌语称其为“罗罗舞”,第一个罗字是入声,意思是龙;第二个罗是去声,意思是虎,显而易见是典型的白龙江流域古羌族龙虎图腾崇拜之象征和文化内涵的朴素反映。由于地处偏远,交通闭塞不为外人所知。


  直到1958年,该县首次举办民间传统歌舞汇演,铁坝乡第一个把《马铃舞》搬上了舞台,“多地”舞开始走上对外传播和发扬的道路。


  罗罗舞就是后来的舟曲多地舞,随着后期的不断发展,不同地区所衍化出来的多地舞与罗罗舞有一定的差别,不同的舞蹈又分别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意义。据21世纪初调查,多地舞主要有赖萨多地、格班多地、贡边多地等十余种之多,均是当地藏族群众在喜庆、丰收、祭祀、民俗等节日活动期间跳的舞蹈。


多地舞


  由于舟曲县的藏族多住在高山上,妇女以背水为主,上肢动作简单,而活动主要在下部,故多地舞的动作以腰以下部位为多,经常出现高原民族“一顺边”的美,即手和脚同出一侧形成“一顺儿”。


  许多舞蹈中女性以身体俯仰、臀体转动为特色,颤膝摆胯,微动肩胸,上身较为平稳,上肢开张幅度不大,合着脚步和节奏律动,较为突出地表现了女性胸部之凸显、腰部之柔软、臀部之丰腴。较之草原民族长臂舒袖和两臂大开张、大交叉的粗犷之态,舟曲藏民族的女性舞姿显出了山地藏民族腆静、文雅、内秀的性情,其肢体语言是山地人地理、生产、性格的形象表达。


 

本文标题: 藏族人民的千年跳唱——多地舞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6383.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