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的歌舞伴餐——“跳菜”!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18-11-11 13:02:31  来源:古建中国  作者:古建中国
核心提示:彝族的歌舞伴餐——“跳菜”,即舞蹈着上菜。它是云南无量山、哀牢山彝族民间一种独特的上菜形式和宴宾时的最高礼仪,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舞蹈、音乐、杂技与饮食完美结合的传统饮食文化。

  彝族的歌舞伴餐——“跳菜”,即舞蹈着上菜。它是云南无量山、哀牢山彝族民间一种独特的上菜形式和宴宾时的最高礼仪,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舞蹈、音乐、杂技与饮食完美结合的传统饮食文化。


跳菜


  “跳菜”雅称“捧盘舞”俗称“抬菜舞”,表演过程分为“宴席跳菜”和“表演跳菜”两种形式。“宴席跳菜”也叫“实地跳菜”,是南涧民间在生活中的一种重大庆典,为喜庆或喜悦增添了一种欢乐祥和的气氛;“表演跳菜”即舞台上表演的跳菜,根据场地大小增减演员,可从几十人到几百人,舞蹈动作粗犷豪放、刚健有力,声音高亢嘹亮。2003年3月,国家文化部正式命名授予南涧县“中国民间跳菜艺术之乡”。


  历史来源:


  “跳菜”历史悠久,据说是由原始母系氏族社会演变而来,主要盛行于唐朝,相传这是古时期彝族人敬奉帝王在宫中表演的一种舞蹈艺术,后来慢慢流传于民间,成为彝族民间艺术之独秀,饮食文化之奇葩,在民间构成了南涧民族文化的源头。跳菜在云南大理、南涧都有传承,其表演使记者联想到中国远古时代直至汉唐时期,舞蹈、音乐常与杂技艺术和饮食文化融为一体,互为添色,而又珠联璧合,保存着古代相传至今的原始风格和民俗内涵。宴席“跳菜”一般两人一对,一对跟着一对跳,姿势各异,变化多端,刚柔相济,旋转自如,不断地把装满菜肴的托盘在他们手中花样翻新。用头顶,或用手托,或用肩抬,或一人骑在一人身上……他们时而“苍蝇搓脚”,时而“鹭鸶伸腿”,时而“金鹿望月”,时而“野鸡吃水”,翻转跺脚,大步舞盘,竞献绝技。


跳菜


  艺术特色:


  在整个表演过程中,最精彩的要数“口功送菜”和“空手叠塔跳”。 “跳菜”者口中紧衔着的两柄大铜勺上,各置一碗菜,而头顶上的托盘也装满了菜,他们面带笑容,满怀热情,边跳边上菜。


  字正鸿介绍,“空手叠塔跳”是“跳菜”表演中比较难的一个动作,头顶上的托盘要装八个碗,每只手分别托起重叠在一起的四大碗菜,踏着节拍,合着节拍,边跳边舞,穿梭席间。在南涧民间,宴席“跳菜”的摆法也很有讲究,均按传统规矩一一摆放常见的摆法有“回宫八阵”、“四方形”、“梅花形”、“一条街”等。待上四大碗菜,宾客方能动筷,一边欣赏“跳菜”者变换无穷的舞姿和欢快诙谐的表演,一边品尝彝家山寨风味,既饱口福又饱眼福。


  这种舞蹈常见的有“席间跳菜”和“舞台跳菜”两大类。席间跳菜也称“宴席跳菜”或“实地跳菜”,是南涧彝族在结婚庆典、新房落成、迎接贵宾、给老人祝寿等重大场合,因宴请宾客增加喜庆气氛而跳菜,讲究“吃着并快乐着”;舞台跳菜根据表演地点或舞台大小又分为“舞台跳菜”和“广场跳菜”。“舞台跳菜”即舞台上表演的跳菜,均由南涧彝族农民表演,演员通常在20人左右,多可达百人,舞蹈动作粗犷豪放、刚劲有力,声音高亢明亮。而“广场跳菜”演员少则几十人,多则可达几百人,体现了一种气势恢宏、整齐和谐的艺术效果。


  跳菜


  传承保护:


  2000年8月,经过再度创作的《跳菜》,参加全国第十届“群星奖”广场舞蹈比赛荣获铜奖。


  2005年8月,《跳菜》在第七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民间广场歌舞踩街表演大赛中获“山花奖”。


  2006年10月,《跳菜》在由中央电视台、中国舞蹈家协会、中国音乐家协会联合主办的《CCTV-2006中国民族民间歌舞盛典》节目亮相,深受全国广大电视观众的欢迎。


  2008年,入选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2009年6月参加第二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获“太阳神鸟银奖”。2010年参加虎年农民春晚的录制。2010年1月《南涧跳菜 无量情》在中央电视台《民歌·中国》栏目播出。


  2010年3月,全国彝族原生态歌、舞、乐精英邀请赛上《南涧跳菜》获首届彝族原生态歌、舞、乐精英邀请赛金虎奖。同时,还应邀参加《同一首歌 走进云南》、《欢乐中国行》、《魅力大理》、《大理国际影会》等重大演出活动。


  


 

本文标题: 彝族的歌舞伴餐——“跳菜”!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6209.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