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传承:热血沸腾,激动人心的朝鲜族长鼓舞!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18-10-31 08:43:18
核心提示:长鼓舞也叫做“杖鼓舞”,是中国朝鲜族自娱和娱人经常跳的舞蹈。长鼓舞用的鼓是两面的,但是两面的音高是不同的。在舞蹈中,两只手同时击打鼓的两面。

  长鼓舞也叫做“杖鼓舞”,是中国朝鲜族自娱和娱人经常跳的舞蹈。长鼓舞用的鼓是两面的,但是两面的音高是不同的。在舞蹈中,两只手同时击打鼓的两面。一只手用一尺长的鞭敲打着高音鼓面,另一只手拍打低音鼓面,由于鼓的音高不同,节奏也不同,变化多端的鼓点和着优美的舞姿,使人格外的兴奋和愉悦。长鼓舞的特点,常常是由慢板起拍逐渐加快,几经跌宕,最后结束在飞快的旋转里,嘎然停止,使人热血沸腾、非常激动人心。


朝鲜族长鼓舞


  朝鲜族长鼓舞是朝鲜族最具代表性的舞蹈之一,主要流传在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及其他朝鲜族聚居区。它脱胎于朝鲜族传统的农乐舞,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长鼓源于印度的细腰鼓,又名“杖鼓”,公元4世纪时,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原,再辗转传入朝鲜,成为朝鲜族主要的打击乐器。朝鲜族长鼓为两面鼓,两面音高不尽相同。明清时期,部分朝鲜族人从朝鲜半岛迁到中国,长鼓舞也随之传入,经过长期发展,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朝鲜族长鼓舞。


  朝鲜族长鼓舞历史悠久、构造独特、音色柔和,常用于歌、舞伴奏和器乐合奏。既可集体表演,也可单独表演。女性长鼓舞风格优雅,男性长鼓舞活泼潇洒。表演时以扛手、伸肩、鹊雀步等动作为主,舞者肩挎长鼓,右手持鼓鞭,边跳边敲。长鼓不仅是舞蹈的道具,也是伴奏乐器。整个舞蹈集演奏、演唱、舞蹈于一体,实现了人、鼓、乐的高度协调,具有鲜明的朝鲜族文化特色。它的传入也丰富了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艺术形式,也为民族文化交流留下了一段佳话。


朝鲜族长鼓舞


  长鼓舞也叫做“杖鼓舞”,在舞蹈中,两只手同时击打鼓的两面。一只手用一尺长的鞭敲打着高音鼓面,另一只手拍打低音鼓面,由于鼓的音高不同,节奏也不同,变化多端的鼓点和着优美的舞姿,使人格外的兴奋和愉悦。长鼓舞的特点,常常是由慢板起拍逐渐加快,几经跌宕,最后结束在飞快的旋转里,嘎然停止,使人热血沸腾、非常激动人心。


  作为古代细腰鼓的变体,隋唐时期,中原称长鼓为“都昙鼓”、“毛员鼓”和“腰鼓”,实际已用于宫廷九、十部乐的天竺、龟兹、西凉、疏勒、高昌和高丽诸乐中。宋代长鼓以“杖鼓”之名载入史册。宋代《乐书》:“杖鼓、腰鼓、汉魏用之。大者以瓦,小者以木类,皆广首纤腹。”沈括《梦溪笔谈》:“唐之杖鼓,本谓之‘两杖鼓’,两头皆用杖。今日杖鼓,一头以手拊之”。



  到了元代,《元史·宴乐之器》对杖鼓记载尤详。《元史·礼乐志》:“杖鼓,制以木为匡,细腰,以皮冒之,上施五彩绣带,右击以杖,左拍以手”。


  长鼓在朝鲜族音乐和舞蹈中起重要作用。长鼓分为长鼓、舞蹈长鼓等几种。形状是两头粗、中间细,左边鼓筒直径比右边鼓筒直径长1厘米,右边鼓皮薄,左边鼓皮厚。长鼓的右边用一根饰彩穗的竹条敲,左边用手,右边声高左边声低,能敲击出丰富多彩的节奏。作为民间打击乐器,在农乐舞队里由长鼓手击打,起伴奏和渲染气氛的作用。当情绪高昂时,长鼓手常常随着众人一同起舞,在起舞时侧重于击鼓的形体动作,逐步创作出挎跳“大蹦子”等技巧,由此被称为“长鼓演戏”。后经历代艺人改进,长鼓舞在20世纪初期以独立的表演形式从农乐舞里脱颖而出。其舞蹈形式有独舞、双人舞、群舞等多种。建国后,长鼓舞经朝鲜族舞蹈家们的精心改编,增添了新的时代气息和民族特色,使这一艺术形式日趋完善。


  从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延边歌舞团将长鼓舞搬上舞台,从而扩大了长鼓舞的影响,60年代又在独舞的基础上,创作出长鼓的群舞表演。长鼓舞不仅鼓技惊人,花样翻新,亦在于表达喜悦、欢快的情绪,以优美的舞姿和娴熟的鼓技给人美好的艺术享受。


 

本文标题: 非遗传承:热血沸腾,激动人心的朝鲜族长鼓舞!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6139.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