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典故】“乐不思蜀”的背后,是否另有深意?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18-10-16 13:38:53  来源:古建中国  作者:古建中国
核心提示:一个成为千古笑柄的皇帝,历史学家多以“无能之主、亡国之囚”来评价他。关于蜀后主刘禅,历史上“扶不起的刘阿斗”,今天我们要来看的是关于他的一个成语典故——乐不思蜀。

  一个成为千古笑柄的皇帝,历史学家多以“无能之主、亡国之囚”来评价他。关于蜀后主刘禅,历史上“扶不起的刘阿斗”,今天我们要来看的是关于他的一个成语典故——


乐不思蜀


  出自《三国志·蜀书·后主传》,原义指蜀后主刘禅甘心为虏不思复国。后比喻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再想回到原来环境中去。


  三国时期,魏、蜀、吴三个国家各据一方,征战不休,争夺霸主的统治地位。公元221年(章武元年),刘备自立为帝,建立蜀汉,立刘禅为皇太子。


刘禅

刘禅


  为了让刘禅见多识广,掌握治国本领,刘备让其多学《申子》、《韩非子》、《管子》、《六韬》等书,并由诸葛亮亲自抄写这些书让他学习,又令其拜伊籍为师学习《左传》。不仅如此,还令其学武。


  公元223年(章武三年),刘备临终前,嘱咐诸葛亮辅佐刘禅治理蜀国。刘禅在成都称帝,时年十七岁。尊封吴皇后为皇太后。大赦天下,改换年号建兴。


  刘禅,字公嗣,或字升之,小名阿斗。刘禅是一位非常无能的君主,整天就知道吃喝玩乐,对诸葛亮非常信任,军国大事全权委任于诸葛亮。


  诸葛亮在世时,呕心沥血地使蜀国维持着与魏、吴鼎立的地位,在那种群雄割据、兵连祸结的战乱年头,刘禅安稳地做皇帝归因于诸葛亮的辅佐。


刘禅


  从诸葛亮死后到刘禅“自摄国事”,在费祎、董允、蒋琬等贤臣的辅佐下,刘禅尚不敢乱来,刘禅又做了29年的皇帝。之后的十年为姜维北伐,但此时刘禅逐渐昏聩,对于宦官黄皓也颇为宠信,姜维畏惧黄皓,只得拥兵屯垦汉中的沓中,蜀国逐渐衰败。


  公元263年,魏国大军侵入蜀国,一路势如破竹。刘禅与群臣商议如何抵御,之后,刘禅接受谯周的建议,向曹魏投降,和一大批蜀国的臣子,做了魏国的俘虏。


  刘禅投降以后,魏王把刘禅他们迁居魏国都城洛阳去居住,为了笼络人心,还封他食俸禄无实权的“安乐公”。魏帝自己也无实权,掌大权的是司马昭。司马昭虽然知道刘禅无能,但对他还是有点怀疑,怕他表面上装成很顺从,暗地里存着东山再起的野心,有意要试一试他。


魏灭蜀

魏灭蜀形势


  某日,司马昭设宴款待刘禅,嘱咐演奏蜀乐曲,故意安排蜀国的节目,并以歌舞助兴时,蜀汉旧臣们想起亡国之痛,个个掩面或低头流泪。独刘禅怡然自若,不为悲伤。


  司马昭见到,便问刘禅:“安乐公是否思念蜀?”刘禅答道:“此间乐,不思蜀也。”他的旧臣郤正闻此言,趁上厕所就指点他说:


  “陛下,下次如司马昭若再问同一件事,您就先注视著宫殿的上方,接着闭上眼睛一阵子,最后张开双眼,很认真地说:‘先人坟墓,远在蜀地,我没有一天不想念啊!’这样,司马昭就能让陛下回蜀了。”


司马昭


  刘禅听后,牢记在心。酒至半酣,司马昭又问同样的问题,刘禅赶忙把郤正教他的学了一遍。司马昭听了,即回以:“咦,这话怎么像是郤正说的?”刘禅大感惊奇道:“你怎么知道呀!”司马昭及左右大臣哈哈大笑。


  司马昭明白刘禅确实是个胸无大志的人,就不再防备他了。刘禅就这样在洛阳安乐地度过余生。而这就是乐不思蜀一典故的来历。


  刘禅从公元223年登基,至公元263年降魏下台,称帝在位共41年,是在三国时期所有国君中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


  公元271年(泰始七年),刘禅去世,晋谥刘禅为思公。西晋末年,刘渊起事,国号为汉,追谥刘禅为孝怀皇帝。


刘禅真的“乐不思蜀”吗?


1


  后人多认为刘禅乐而忘本,无故土之思,但也有人持异议,认为刘禅装憨卖傻,不仅是养晦自保,更关系着一大批降臣的命运。这一表演与刘备“煮酒论英雄”的表现如出一辙而更精彩。


  历史上的刘禅确实是平庸之主,政绩平平,鲜有建树,但也绝非后世传说的那般昏庸无能,一无是处。当时社会动乱,在诸葛亮死后,能执政二十九年如此之久,没有一点的才智也不能做到的。对于一个亡国之君而言,多少也算是难得的善终。


乐不思蜀


  但也有否定的观点。


  关于降臣的死活,关键在于能不能为司马昭所用。所以,只要刘禅没有复国的行动,司马昭就不会杀他,他既不是司马昭关注的重点,又可以成为昭示天下的榜样,对东吴的示范作用。


  有人还拿东吴孙皓的例子和刘禅相比,其实这两者根本就没法比。孙皓于晋太康元年(公元280)投降,死于太康五年(公元284)。孙皓死的时候,司马家已经篡魏第二十个年头了,吴国投降也已经是第四个年头了,这个时候的曾经的敌国皇帝,也就没有用了。


2


  相对比于孙氏一族世代据守江东,刘备并非蜀国人,他占据蜀地只是权宜之计,而从未把蜀地当成自己的家。刘备的计划中,蜀地只是暂时的据点,而他的终极目标是统一天下,复兴汉室。


  也就是说,如果梦想成真,刘备更可能移都长安或洛阳,而并不会久居蜀地。所以刘备乃至刘禅对蜀地和蜀地百姓的感情都不太深,缺少了那份家的归属感。


  所以人们才会说“魏国是有军队的国家,蜀国是有国家的军队”,蜀地对刘氏而言或许非国非家,而只是一个跳板。


三国


3


  古人写史,往往以警示后人为目的,文人喜欢借以夸张的手法表达某一观点或思想也是司空见惯的事情。所以杜撰一个“乐不思蜀”的典故,把刘禅的平庸进阶成昏庸也不是没有可能。


  因为这样有利于塑造一个安于现状、贪图享乐的安乐公形象,说明了蜀国灭亡的原因和必然性,让历史的进展结果更加合情合理,也更易于被后人理解。所以也不排除刘禅背锅的可能性。


乐不思蜀


  千年前的蜀后主无疑是岁月静好的。生命最后的弥留之际,洛阳的黄昏或是温和而绚烂,晚霞亦或有群雁蝶舞为他送行。


  只是不知道刘禅最后的弥留之际,是否勾起其对故国的思切之情,是否会怀想起其父亲屡败屡战的坚毅与百折不饶的钢铁意志,又是否会感到羞愧与深深的遗憾。


  人的生命何其短暂,在历史的隧道面前不过仅仅是昙花一现。有的人选择留下浓妆艳抹的一笔,有的人则庸庸碌碌消散于与历史长河之中。与生命短暂相映衬的,是历史的残酷与生冷。


 

本文标题: 【成语典故】“乐不思蜀”的背后,是否另有深意?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6061.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