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秋元素,如今都藏在博物馆里头。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18-08-04 08:33:02
核心提示:说起中秋节的起源,看法不一。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礼记·月令》上说:“仲秋之月养衰老,行糜粥饮食。”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


  说起中秋节的起源,看法不一。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礼记·月令》上说:“仲秋之月养衰老,行糜粥饮食。”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中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而由于《礼记》有“秋暮夕月”的记载,祭月、赏月、拜月的习俗被流传千年,所以提起中秋,人们总会想到月亮以及与月亮有关神秘传说。


  嫦娥奔月是最具代表性月宫传说,嫦娥在偷窃了不死药以后,化为仙女升入月宫,在赏月时月亮上隐约显现的图案难免会引起人们美好的瞎想。但《淮南子?览冥篇》《初学记》《天问》《灵宪》等史书中均提到“嫦娥窃之奔月,托身于月,是为蟾蜍”,所以更能代表月宫的是蟾蜍。而另一位月宫代表玉兔的起源传说就更多了,人们熟知的玉兔常塑造成用研杵捣研钵的形象。在历史的长河里,人们对蟾蜍和兔子十分钟情,给予了很多美好的象征,有不少的艺术形象流传于世。所以在中秋节来临之际,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陕西的博物馆里有哪些关于它们形象的文物吧!


  汉“蟾蜍玉兔”瓦当


  宫殿用瓦。直径22.0厘米,边轮为三角形规矩形纹。当面左侧为一只玉兔,右侧一蟾蜍,外围布满桂树树枝,树枝外一周连珠纹。当面将月宫盛况表露无疑:玉兔狂奔,蟾蜍出水、桂树环绕,美轮美奂。出自陕西西安市汉长安城建章宫遗址,现收藏于西安秦砖汉瓦博物馆“金乌神鸟”、“蟾蜍玉兔”和“益延寿”三枚瓦当并称为“天人合一”。


  “蟾蜍玉兔”取意于民间传说月宫里的蟾蜍、玉兔形象。瓦当当面蟾蜍短尾圆目鼓腹,四肢屈张作跳跃状,玉兔鼓目长耳翘尾,作腾空奔跃状,汉代瓦当艺术的浪漫色彩在该瓦的造型上得到了很好的贯彻融汇。


  东汉蟾蜍月食图


  新莽——东汉时期文物。现为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藏。横84厘米,纵71厘米。2000年陕西省旬邑县百子村汉墓出土,此图位于墓前室东侧顶部,蟾蜍四足伸展,呈向上爬行状,每爪三指,颜色为紫色上饰以黑、红斑点。


  棺木画


  来自于1500年前新疆青海一带少数民族军事将领的棺木前挡板和后挡板,曾被人贩卖至国外,后被收藏者买回并藏于曲江艺术博物馆,前挡板所画三足乌代表太阳,后挡板画蟾蜍月食代表月亮。汉代王充《论衡·说日》中记载:“日中有三足乌,月中有兔、蟾蜍。”这是一组最美的中国神话传说,是古人对人类生命的一种想象。


  唐代滑石兔


  1956年在韩森寨基建工程中发现的,墓主人已经不可考。现展出于陕西历史博物馆,这是一件少见的唐代圆雕作品,唐代玉石少,所以用滑石来替代玉料。有趣的是,因为造型饱满,线条流畅,外观质感光滑,与鼠标外形相似,曾被网友称为“兔标”。专家介绍称唐时滑石兔是压席子用的席镇,兔子被寓意太平盛世,是当时流行的玉器形象。唐朝时床榻上要铺一个席子,用席镇压住四角。席镇比纸镇更早出现。


  月宫婵娟镜


  现藏于西安博物院,取材于嫦娥奔月的神话传说。《淮南子·览冥篇》记载,“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以奔月”。《初学记》接着说嫦娥“托身于月,是为蟾蜍,而为月精”。说嫦娥偷窃仙药,抛弃丈夫升入月宫,所以被贬化为丑陋的蟾蜍。然而人们心中的嫦娥是美好的化身,绝不会是难看的癞哈蟆,所以三个形象会同时出现在同一画面。


 

本文标题: 古代中秋元素,如今都藏在博物馆里头。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5602.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3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