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输掉土木堡之战 明军还会走下坡路吗?(下)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18-05-30 08:39:18
核心提示:事实当然没那么极端,一个王朝开创的时候,他的政策会成为“祖制”从而影响到子孙后代,哪怕事实证明开国的政策已经不合时宜,也不是那么容易改的。
  明王朝军事力量的下坡路从一开始注定了

  那么明军是否是一开始就显得那么烂,从来没有强大过?

122ae9b93c17b3f_size17_w427_h300

  事实当然没那么极端,一个王朝开创的时候,他的政策会成为“祖制”从而影响到子孙后代,哪怕事实证明开国的政策已经不合时宜,也不是那么容易改的。所以,一个王朝的“开头”就显得尤其重要,如果开头开的好,那么或许可以借此机会实现自我突破,反之后代就要给祖先不断地擦屁股了,所谓改革变法,也不过是在祖制上“打补丁”。

  15世纪仅仅是稍微反弹一下的蒙古就把明朝压得无法喘气

  不幸的是,明朝就属于后者,朱重八作为开国皇帝给后代留下了太多的烂摊子了。除了上述的兵役制度外,他把地方的军权也弄得乱七八糟。作为一个把中央集权推行到巅峰的国家,明朝却没有建立起“中央野战军”,每逢大战都要各个军镇抽调部队。这个做法类似于中唐以前,精锐部队都来自藩镇和胡人雇佣军,但是却没有能够像唐代那样做到“让懂得人去管理”,依旧对武将设置了种种节制。反观以防备武将出名的宋代,反而建立起了庞大的禁军部队,作为“中央野战军”。这支部队直接隶属于皇帝,驻扎在边境各处,在王安石改革之前,其战斗力也不错,甚至能够在大规模野战中击败契丹人的大兵团。

  到了明代情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为蒙古人的关系,明代的制度和宋代差距非常大,某种程度更像蒙古人建立的元朝,而不像之前的汉族王朝。体现在军队上就是建立起来了类似于元朝的边军体制。朱元璋又吸取了元朝末年军阀内战的教训,晚年对功勋集团大开杀戒,把兵权腾出来给了自己的儿子们。这也是明代藩王与其他王朝的不同之处,它不算是封建的一种,只掌握军事权但没有行政权力,更没有监察权。

  明初两位帝王的折腾,给子孙后代送去了无穷的祸患

  朱棣通过被切割的权力和大侄子的软弱登上帝位后,对父亲留下来的藩王系统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王府卫队被没收。藩王的军事权力不复存在不说,更是被软禁在自己的王府之中形同囚犯。明军经过这爷俩的折腾,最终变成了一个四不像的存在,说要模仿汉唐伟业吧,它的武将处处受到文官的节制,后期文官甚至越权直接干涉指挥,造成的后果极其恶劣,这在汉唐难以想象。说它模仿宋朝搞中央集权把,它又不建立中央野战军,把部队尽可能归属到同一个系统之下,每逢大战内讧一把,而且是每一次都出事儿,都是不小的那种。

  说它继承了蒙古人的传统吧,它又对近支王爷们极度不信任,使他们非但不可能有蒙古人的战绩,反而成为国家经济的拖累。这也解释了朱棣之后除了内战,明军没有哪怕一次十万级大兵团作战的胜利,连赫赫有名的万历三大征,在当事人眼里都打得不咋地,毕竟倭国不是后来的日本,天兵对付他们这样的“村战械斗级”弱旅,尚且耗费八百万两,在当时人眼中简直丢尽颜面。

ffdfea1622bf554_size25_w444_h300

  很多粉丝觉得日本是给明朝刷战绩的吗,可惜当时人不这么看

  结语

  明朝的军事实力,从某种程度来说从未鼎盛,扣除朱元璋时期借着从南方带去百战精锐,将已经把自己折腾的半死的元朝给消灭了之外,并没有特别突出的战绩了:七八万女真能做到彻底击溃东蒙古几百年一直臣服没有再叛,永乐号称五十万大军却连顺服一代人都做不到;而永乐本人也曾靠着少数个人本领突出而非军事组织高效的精锐部队,把几十万忠于建文朝廷的南军耍得团团转。

  之所以会如此,和朱元璋开国一系列的错误有着直接关系,万幸东蒙古的社会组织已经瓦解,西蒙古则要和哈萨克对垒,导致明朝的边患压力远不如之前的任何汉人王朝,也许这也是明朝能混这么久的原因吧。

  当然,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
 
标签: 明朝 蒙古人 军权

本文标题: 如果没输掉土木堡之战 明军还会走下坡路吗?(下)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5215.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