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教育任重道远,文化自信路在脚下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18-03-06 10:12:27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于日锦
核心提示:非遗教育是抢救性的教育,刻不容缓。全国各级非遗项目总共87万余项,已有39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总数位居世界第一。
  非遗教育是抢救性的教育,刻不容缓。全国各级非遗项目总共87万余项,已有39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总数位居世界第一。1986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中,相当数量都已年届高龄,有的已经离世。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面临断层之困。必须清醒地看到,非遗教育是独具其教育规律的自成体系承前启后的教育,是坚定文化自信走向世界的教育。我国非遗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现代教育作为非遗传承的主渠道尚未形成,现代学校是作为非遗传承的主阵地尚未构筑。在非遗教育中坚定文化自信,亟待在解决四大课题上下功夫。

  1、非遗教育亟待顶层设计

  非遗凝结和传递着一个民族和地域的历史记忆、共同情感和经验智慧,是民族精神家园的重要源泉,是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内容,是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资源。一方面,我国非遗资源量大面广品高质优,情况多样;另一方面,非遗的消亡也在加速。而非遗教育涉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本体研究、学科、专业、课程、教材、师资建设诸方面。同时,从义务教育学校、普通高校到职业技术学校,各层次、类别、行业的非遗教育既有共性,又有各自不同特点。非遗教育总体开展与提高,需要跨学科的融合,更需要跨部门、跨机构的合作。当前亟须对非遗教育进行总体、顶层研究,形成共识,作出规划,以便于各类非遗教育的推进、发展。教育、文化、民委等相关部门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要求,出台有关规定,以规范学校、指导各类主体开展非遗教育。

QQ截图20180306104223

  2、非遗研究亟待理论探索

  由于我国的非遗教育尚处于自发松散各自为政的初级阶段,非遗教育研究工作起步更晚,因此,有关非遗教育的知识体系、价值体系、学科体系构建等重大理论问题,也都或多或少的存在不足。诸如非遗教育如何促进传承人的文化素质、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提升,使现代传承人综合素质和能力更高;如何通过非遗教育让非遗融入现实生活,重新挖掘和阐发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和现实意义;如何通过非遗教育促进产业和职业群,在未来的经济和社会中发挥更大作用;非遗教育如何带动相关研究开发的升级,使我国非遗事业更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等等,都离不开非遗教育的理论研究。可以说,没有非遗教育基础理论的支撑,就没有非遗教育的科学化发展。

  3、非遗教育主体亟待明确

  非遗涉及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非遗教育当然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但与非遗社会宣传比较,学校非遗教育的作用、意义无疑更深远和重要。一方面,青少年处于文化启蒙、人格养成、世界观形成的关键阶段,非遗教育从娃娃抓起事半功倍;另一方面,国民教育学校的文化教育资源丰富、完整,有进行系统全面传统文化教育以及与其他学科融合的教育和研究的最佳条件。而且,任何形式的社会非遗教育宣传都不可能送达所有人,唯有通过一代代的学校教育,才能触及每一个公民,形成全社会、全民族的文化认同。因此,面向全体学生进行非遗教育、培养各层次非遗工作人才以及开展相关研究,是教育系统无可替代、责无旁贷的责任和义务。培养非遗传承人,教育是主渠道,学校是主阵地。学校理应是非遗教育的主体。

  4、非遗教育体系亟待建立

  当今,非遗保护传承已经上升为国家文化发展战略。非遗教育是融合多门类教育特点的新型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运动正在中国蓬勃开展,虽然全国各地的教育机构不断地进行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进教室、进教材的实践和探索,取得了一批重要的成果,但在我国教育结构体系中,非遗中、高等教育,尤其是非遗高等教育,除原来的艺术院校、艺术专业外,仍是一个空白。高层次、高素质非遗事业从业人才的培养困难重重,非遗相应技术、文化、开发的研究,也相对滞后。

QQ截图20180306104244

  尽管一些院校开展了非遗教育工作,设置一些相关的课程,但是在这项教育工作中存在着不专业的现象。比如艺术院校将原本的设计艺术学专业设置为“传统工艺美术”,将原本的戏曲文学专业设置为“传统戏曲”等,这些课程看起来是专业性的,但其涉及的内容往往学科化有余,传统性传承性并不强。

  非遗的地域性、独特性、历史性、艺术性、抢救性等特征,决定了非遗教育有其独特教育规律,非遗教育应该是自成体系的教育。

  当前,亟待创立有别于普通高校的非遗教育高等院校,从而引领非遗教育在各阶段的开展。通过幼儿非遗启蒙教育培养非物质文化的热爱者;通过少年非遗认知教育培养非物质文化的认同者;通过青年非遗能力教育培养非物质文化的传承者;通过学校非遗教育引领全社会的非遗文化认同,从而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真正的保护和传承。

  在非遗教育中坚定文化自信,非遗教育顶层设计是前提,非遗教育理论指导是关键,非遗教育主体明确是基础,非遗教育体系建立是根本。只有在先进非遗教育理论的指导下,才能科学地进行非遗教育的顶层设计,通过顶层设计的统领,明确非遗教育主体责任,建立非遗教育体系,探索非遗教育规律。我们期待:伴随着非遗教育体系的逐步建立,一个覆盖全体学生、体系完整、重点突出、联系社会的学校非遗教育,一定会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应有的贡献。
 
标签: 非遗

本文标题: 非遗教育任重道远,文化自信路在脚下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4473.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