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划时代的中国传统艺术教育尝试”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17-03-22 14:18:10  来源:杭州日报
核心提示:3月10日,由中国美术学院主办的“画语诠·新语境”全国高等艺术院校花鸟画教学与研创论坛系列学术活动在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举行。
res10_attpic_brief

    记者孙乐怡

  全国高等艺术院校花鸟画教学与研创论坛系列学术活动举行

  3月10日,由中国美术学院主办的“画语诠·新语境”全国高等艺术院校花鸟画教学与研创论坛系列学术活动在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举行。

  阐释中国画艺术现状

  此次系列学术活动由三展一会组成,包括全国高等艺术院校花鸟画在职教师作品交流展、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文献及系藏花鸟画教学范本展、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经典教材之卢坤峰《墨兰说》示范图例展,以及全国高等艺术院校花鸟画教学与研创学术研讨会,从专业发展的侧面反映中国画在传播过程当中的现状。

  1961年4月,时任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院长的潘天寿先生赴京参加全国高等学校文科教材会议,并在此次会议上提出关于中国画教学改革的建议,即中国画系人物、山水、花鸟三科应该分科学习的意见,潘天寿先生的这一建议,得到了文化部与会领导以及各高等院校的支持与赞同。之后,文化部采纳了潘天寿关于中国画分科教学的意见,同意在浙江美术学院率先进行中国画分科教学试点,并适时将这种分科教学的方式向全国各大美术院校推广。就此,花鸟画作为一门独立的专业方向被正式确立。

  中国画分科教学从实际出发,是在中国画教与学问题上所进行的一次大胆的教学改革;是通过缜密思维与反复探究后的一次具有时代意义的中国传统艺术教育尝试。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中国画分科教学有其一定的合理性和先进性,对本民族绘画艺术的传承保护和深入研究起到了极其有益的铺垫作用。

  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院长尉晓榕认为此次活动体现了“无墙”、“无界”的精神,无墙是要开放我们的院墙,广阔地交流,无界就是学科的跨界。地不分八方,学不限六艺,心不设坎限,这是无界之境,而“域”亦在其中。我们正以“无墙无界”的努力去发动“有墙有域”的中国画教育与研创的全部生命内力。

  推动中国画学科发展

  伴随时代的发展与变迁,中国高等美术教育也随之有着不同的时代坐标与文化担当。艺术的多样性发展态势和文化的多元化形势下,包括中国画在内的中国文化艺术发展已经形成多角度、多层面探索的新格局,为高等艺术院校和艺术教育界可持续发展和加强学科建设带来新的巨大机遇,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广阔空间。

  担任本次活动策划人之一的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副院长韩璐在致辞中说道:“半个多世纪以前,正是有如潘天寿先生这样的老一辈艺术家们的共同努力,中国画的命运才得以改变,正是由于他们对民族绘画艺术的那份责任与坚守,在筚路蓝缕中砥砺前行,才奠定了今天的我们在中国画教育上不断演进的基础,我们既要心怀感恩,又要踵武前贤。放下执拗,摈弃偏颇,齐心尚美,携手共赢,共襄中国画艺术的盛举。在此也由衷地希望中国花鸟画艺术能够通过我们共同的努力,不断绽放出新的异彩,以优秀的花鸟画作品来诊释新的时代精神,创造新的审美画境。”

  为了达到提升花鸟画教学实力的目的,韩璐提出举办此次活动需要有三个‘共’:“‘共识、共享、共鸣’。首先对于这次学术论坛应该要有一个共识,以花鸟画教学为主体,以搭建中国画传承与传播创新平台为主旨,以探讨新时期中国画后备人才培养为主要目标。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教学资源上的共享,例如藏画文献,还有师资力量的共享。”

  在开幕式现场,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高世名介绍5月即将在京举办的潘天寿先生诞辰120周年纪念大展情况。通过花鸟画传播平台使中国画艺术教育在今后的历史推进过程当中形成一个良好的发展态势,希望有更多人今后能够参与到中国绘画艺术复兴的事业中来,在文化自信的基础上开展文化创造与创新,全面推进中国艺术教育和中国画学科繁荣发展。

 

本文标题: “一次划时代的中国传统艺术教育尝试”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361.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