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鼓石——中国古建艺术之美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17-07-12 11:55:37  来源:网络
核心提示:有一种尊贵,只有中国人能懂,那就是中国古建筑。无论是青瓦白墙的徽派,还是脊角飞檐的苏派,无论是地堡土楼的闽派,还是雕梁画栋的京派。无不在华夏大地上绽放着属于自己的美!
1.webp

有一种尊贵,只有中国人能懂,
那就是中国古建筑。
无论是青瓦白墙的徽派,
还是脊角飞檐的苏派,
无论是地堡土楼的闽派,
还是雕梁画栋的京派。
无不在华夏大地上绽放着属于自己的美!

2.webp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四时有明法而不议。
中国传统建筑也静静的跟随时光流转,
不言不语!而中式传统建筑的构件也随着时代的变迁演化着,
有的成了非遗,有的进了博物馆,
还有一些变通成新一代建筑的亮点,传承更迭!

3.webp

4.webp

门枕石,是中国古建筑大门上的一个石制构件。
很多人对它很陌生,
但是如果说出它的小名大家肯定都认识——抱鼓石!

5.webp

 门枕石是传统中国建筑的大门底部,
起到支撑门框,
门轴作用的一个石质的构件。
古时候的门没有铰链、合页等,
是靠门枕和连楹(宋代称鸡栖木)来固定门扇的,
如果没有门枕来抵住门框,
开关门扇时就会摇晃不定。
它不仅能承受和平衡门扉的重量,
还可强固门框。
故其门内部分是承托构件,
门外部分是平衡构件。

6.webp

门枕石一般都是长条形的,
一头在门外,一头在门内,
中间一道凹槽供安置门的下槛,
门内部分上面有一凹穴,
标准的学名叫海窝,供门轴转动之用
一般情况下门内的部分稍短,门外的部分相对较长。

7.webp

门枕石外侧的构造分为三个部分:
下部雕须弥座,
座上盖有方形锦巾,
中间或者为两个横放的仿锥鼓
与下部的方形锦巾组合成的如意形,
或者为整块方石做雕刻处理,顶部还一般雕有卧狮。
8.webp
抱鼓石的由来,
相传是宋朝开始,
由于武将得胜归来之后,
会将战鼓放置在门口,
久而久之就将战鼓的形式立于门枕石上。
而文官门口则做成箱式枕石以示区别,
随着岁月的更迭抱鼓石渐渐分为两个式样。

9.webp

10.webp

一种是以徽派祠堂宅门抱鼓石为代表的样式,
 "螺蚌抱鼓石"整个造型不对称,
抱鼓石有向外突兀的起势,
很像一只螺或蜗牛,
抱鼓石就像是其所背负的厚重外壳。
另一种是以北京四合院宅门为代表的样式,
 "如意抱鼓石"较为对称,
整个造型浑然一体,
也有只剩一个仿锥鼓与方巾组成半个如意形的依柱式抱鼓石。
据《营造法式》,
将圆鼓上部雕成狮形者,叫拉狮砷或挨狮砷。

11.webp
螺蚌抱鼓石

12.webp
如意抱鼓石

抱鼓石由门枕石门外那块长石演变而来,
在古代它的功能之用
要远远小于它所代表的政治文化寓意。
它是礼制建筑等级的符号象征,
也是"非贵即富"的门第符号,
抱鼓石绝不脱离它主人背后的政治、
经济基础而独立存在。
它已经不仅是一种样式,
而是植根于生活的深层结构,
是一种居住文化的体现。
它是物化的礼制文化符号,
它是一种内在世界(文化)
通过装饰符号语言展示于外在世界(现世)的典型事例。

13.webp

斗转星移,白驹过隙。
随着时代变迁,
没有合页、门轴的中国式大门被改良了,
承载千年开阖之便的门枕石没有了用武之地,
当年最重要的那部分终于渐行渐远的退出了历史舞台,
留下的只有抱鼓石。
而抱鼓石也不再是门第的象征不再有着森严的等级光环,
飞入寻常百姓家了。
于是,我们经常看到饭店门口有它,
会所门口有它,
商店门口有它,
普通人家门口也有它。

14.webp

15.webp

而那些制作抱鼓石的石匠们,
还如同几千年前一样,
使用着传统的技艺,
沿袭着传统的式样,
雕刻着传统的花纹,
带着抱鼓石的过往踟蹰向前。
 
 

本文标题: 抱鼓石——中国古建艺术之美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1431.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