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安阳马氏庄园的建筑结构布局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20-07-23 13:28:44  来源:中华马姓一家亲
核心提示:马氏庄园,位于河南省安阳西21公里的蒋村乡西蒋村,为清末头品顶戴两广巡抚马丕瑶的故居。其地北倚寿安山,南临珠泉河,西近巍巍太行,东连华北平原,辉映于行山洹水间,尤具胜观。

  马氏庄园,位于河南省安阳西21公里的蒋村乡西蒋村,为清末头品顶戴两广巡抚马丕瑶的故居。其地北倚寿安山,南临珠泉河,西近巍巍太行,东连华北平原,辉映于行山洹水间,尤具胜观。


  马氏庄园始建于清光绪六年(1880年),工程持续四十余年,主要建筑现存基本完整。建筑群主要由北、中、南三区组成,共分六路。其中北区一路,建有二个四合院;中区在三区中规模最大,约占整个庄园的三分之二。它坐落在南街之北,亦座北朝南,各类建筑计158间,中西三路为住宅区,每路前后又均建四个四合院,每条中轴线上各开九道门,俗称“九门相照”。东一路为马氏家庙,前后两个四合院;南区一路,其中轴线上亦为九门相照格局,前后亦由四个四合院组成。在中心建筑的东、西、南三侧则各建一排配房环卫。三区的建筑形式主要有厅、堂、楼、廊、房、门等,共计308间。现有建筑占地面积20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5000多平方米。周围附属建筑还有马氏义庄、庢庄、文昌阁、马厩、仓库、柴草库、马氏祠堂以及北、中、南三座花园等,总占地面积在70000平方米以上,总建筑面积达100000多平方米。整个庄园设计合理,布局严谨,主次分明,左右对称,前低后高,错落有致,气势宏伟壮观,被誉为“中州大地绝无仅有的大型封建官僚府第”。是一座国内为数不多的典型清代官员府第。四合院落,斗折廊回,古朴大气,严肃规整。既有北京四合院宽敞明亮的建筑风格,又有中原地区五脊六兽、“九门相照”的独特建筑艺术,集多种建筑风格之大成,尽显清末民初建筑艺术的深厚韵味。


马氏庄园·九门相照


  中区在三区中规模最大,约占整个庄园的三分之二。它坐落在南街之北,亦座北朝南,各类建筑计158间,由家庙一路和住宅三路组成,其中家庙居东,住宅区居西,四路建筑各自成体系,左右又互相呼应。


  家庙正门下层辟三道拱券门,上为读书楼五间。头进四合院东西厢房各五间,曰“东塾”、“西塾”。正房过厅五间,悬山顶式,前后带廊,高台基,名曰“燕翼堂”;后院厢房各三间,东为“遗衣物所”,西为“藏祭器所”。正殿五间,高大宏伟,名曰“聿修堂”,即享堂。前建月台。它的规格和布局是严格按照清光绪年间制定的《清会典》规定而建造的。建于光绪六年(1880年)至光绪十一年(1885年)。


马氏庄园·聿修堂


  住宅三路的建筑形式及格局大同小异。均南开正门,由四个四合院组成,前庭后堂,左右对称,由南向北,逐级抬高。中路大门高大宏伟,而东、西正门则均为洞券门,西路大门内又建有屏门。只有中路建有二门,内置屏门。后院又有不同:西路主房为平房五间,而中路、东路主房则各为楼房五间,东路东厢又为三间楼房。在建筑规格上,中路为高,东路次之,西路又次之。在建筑时间上,西路较早,于光绪九年(1883年)始建,中路于光绪十三年(1887年)始建,东路则于光绪十五年(1889年)始建。马氏兄弟分家,东路归长子马吉森所有,西路归四子马吉枢所有。


  南区与中区隔街相望,原设计为三路,其中东路建成于民国十三年(1924年),而中、西二路仅将大门及临街房建成,后因时局变化,尚未建成。


  南区东路座南向北,亦为九门相照,前后四个四合院。其中头进院和三进院较小,分别建二门、三门,门两侧各为两间廊房,东西厢房各为三间;二进院和四进院较大,其正房均为七间,东西厢房各为五间。


  南区的建筑规模和规格,都明显高于中、北二区,这不仅表现在建筑体量的增大,大门的增多,而且表现在精美的石、砖和木雕建筑物件的大量使用。究其原因,南区为民国时期所建,已不再受封建社会的种种规定和限制。马氏四兄弟分家时,分给老三马吉梅。


  庄园建筑全为砖木结构,灰瓦盖顶。屋顶多为硬山顶式,另有悬山及平顶等。其建筑特点既有北京传统四合院特色,又有中原地方民间建筑特色,又兼有山西雕刻艺术特色。另一显著特点是,无论正房,配房大多有前廊,有的则前后带廊,形成廊廊环绕,院院相通,尤其是雨雪天便于行走。


马氏庄园大门


  马氏庄园大门外的东西券门上方,高悬着两块匾额:“惩忿窒欲”“致虚守静”。“惩忿窒欲”,源于《易经》的第四十一卦“损卦”:“象曰,山下有泽,损,君子以惩忿窒欲。”“惩忿”,意指去除心中愤怒,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窒欲”,就是要抑制无限欲望,清心寡欲,无欲则刚。此匾旨在告诫马氏后人,不强求,不奢求,淡然就好。


  和“惩忿窒欲”匾额相对的是“致虚守静”匾。“致虚守静”四字出自老子的《道德经》:“致虚极”“守静笃”。“致虚极”就是要去除杂念与污染,空明一片,湛然朗朗。“守静笃”讲的是,要一心不乱、专一不二地“守”住平静之心,宁静致远。


  北区位于中街路北,坐北朝南,前后两个四合院,后院之东西又各建一跨院,谓之“亚元扁宅”。多为硬山顶式的楼房,原为马丕瑶祖上旧宅。马氏四兄弟分家时,分给了次子马吉樟。民国初年,马吉樟任袁世凯总统府内史期间进行了翻修和改建。在马氏庄园北区大门正上方悬挂的是“进士第”匾额。马丕瑶同治年间考中进士,官方为他做了这块匾额。右边的“大总裁”指科举时候的主考官,下面刻写他们的官职和姓名。左边是马丕瑶科考的成绩,他在殿试中的成绩是第三甲第二十名,朝考(清代新科进士取得出身后,仍然参加一次朝廷的考试,特派朝中大臣阅卷,故称“朝考”)的成绩是第三等第十七名。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第二块匾额“太史第”是马丕瑶次子马吉樟科考的成绩及官职。他殿试的成绩是第二甲第三十七名,赐进士出身,朝考第二等第七名,授职(翰林院)编修、国史馆协修。


  进入庄园大门,首先可以看到马家仪门。仪门在古代是文官下轿、武将下马的地方,也是来访之人端身正仪之处。步入抬眼,可以看到匾额“整齐严肃”,为清末军机大臣、户部尚书阎敬铭所题写。意思是居家首先要衣着干净整齐,庭院要洁净整齐;其次为人处事,态度要公正严谨、一丝不苟;其三是赞扬庄园布局整洁有序。


  门额正上方的匾额“清洁皎然”,为左宗棠题写,赞誉马丕瑶为官清正廉明。下面是马氏家规“家人卦”全文。



  马家以《易经》第三十七卦“家人卦”为家规,其大意是:女主内,男主外,长幼有序,不失法度,全家人都要诚信庄重,各尽其责。马丕瑶从小受“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思想影响,在注重自己修身的同时,也要求家人守制明礼、职事有司,各尽其道、和睦相处。


马家仪门(中区中路一进院落)


  转过屏门,进入中区二进院落,中区在三区中规模最大,约占整个庄园的三分之二。它坐落在南街之北,亦座北朝南,各类建筑计158间,由家庙一路和住宅三路组成,其中家庙居东,住宅区居西,四路建筑各自成体系,左右又互相呼应。可以看到屏门背后“刚健笃实”匾额和一副整齐的楷书对联:“天下无不是底父母;人生最难得者弟兄”上联包含了两层意思,一是对父母尽孝是我们的本分事;二是马丕瑶为官一直把老百姓当作自己的衣食父母,这也体现了他浓浓的公仆情怀。下联则力在表达兄弟之间的手足情深。



  往里走,来到中区中路二进院正堂“和信堂”。进入和信堂室内,迎面可以看到一副堂堂正正的对联:


不爱钱,不徇情,我这里空空洞洞

凭国法,凭天理,你何须曲曲弯弯


  这是马丕瑶上任山西平陆县知县时撰写的一副楹联。因其第一任官职是平陆县知县,所以在此后的官宦生涯中,他一直携带着这副楹联,挂在客厅之上,告诉那些来往的人,我不爱钱,也不徇私情,但我办事要依据国法、天理。楹联体现了马丕瑶一生的为官之道。



  再往里走是中区中路四进院落,正面厅堂为“修身堂”,是庄园主人马丕瑶居家时所居住的地方。两旁廊柱有上一副隶书楹联:“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读书耕田”马丕瑶要求自己并教育子孙,在朝为官要忠于国家,居家为子要孝敬父母。不忘耕作、读书这起家立业的根本,耕读传家。


  马丕瑶的子女恪守家规,颇有建树。长子马吉森,诚信经营,实业救国,开河南民族工业之先河;次子马吉樟,进士出身,曾任翰林院编修、国史馆协修、会典馆总校、湖北按察使等职,为官爱民如子,执政教育救国;三子马吉梅官居山东候补知府;四子马吉枢悬壶济世,妙手回春,人称“马大善人”;其女马青霞是辛亥革命女杰,享有“南秋瑾北青霞”之美誉;其孙马载之曾被选送美国留学,攻读采矿专业,回国后致力于我国的矿业教育事业。


  到这里,中区中路四个院落就看完了。沿着四进院的北走廊左拐进入马氏庄园中区西路。西路上有马丕瑶四子马吉枢的故居“养正堂”。两边的对联是:“静以修身俭以养性;入则笃行出则友贤”上联的意思是安定宁静、清心寡欲来修养身心、培养良好性情。下联的意思是在家要尊敬父母,话语和逊,态度恭顺,坚守孝道;在外交友要结交正直、大度、博学多才的朋友。这副楹联可以说是马吉枢一生的真实写照。马吉枢居家种田,深谙医术,常年免费为百姓行医治病,本人却过着节俭的生活。


养正堂(中区西路四进院落)


  在往南穿过堂屋就进入了庄园中区西路三进院。院子里有两棵树,当地人称“龙抱槐”。弯弯曲曲的这棵树叫做葛花树,也叫紫藤,是一种生长在南方的树种,已经有100多年的树龄了。笔直的是一株百年国槐。两棵树相依相偎百年有余。


  看完中区西路,沿着庄园南走廊向东走,穿过中区中路一进院,就来到了中区东路一进院。


  两旁廊柱一副对联:“青松秀鄂以其寿,白雪性情何所营”这副楹联为清代大学士倭仁所题。意思是:青松的可贵是因为能承受酷暑严寒、长久不衰,白雪的高洁体现在天生性情恬淡而丝毫无所营私。诗意蕴含着马丕瑶为官高风亮节的人生风范精神。


谦益堂(中区东路一进院)


  往里走,四进院中的“徳有邻堂”是马丕瑶长子马吉森的故居。光绪30年进行了重建,整个房间的布置比较宽敞。楼上为藏宝阁,一楼为主人起居的地方,和父亲马丕瑶房间的格局非常相似。


  “德有邻”一语出自《论语》。孔子曰:“德不孤,必有邻”。意在教育后人,要厚德泽里,为政以德,为人以德。


  旁边的东厢房“思无邪宅”,是马丕瑶女儿马青霞晚年居住的绣楼。“思无邪”出自《论语》。孔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意思是做人思想要纯正,不要有歪念邪欲。


东厢房“思无邪宅”


  到这里,马氏庄园中区三路建筑群就都参观完了。沿着庄园东西巷道右拐往东就进入了“马氏家庙”建筑群。马氏家庙共有两个大院落。首先进入马氏家庙二进院。“聿修堂”是马家祭祀祖先的地方,四根廊柱上镌刻有两副对联,一副是:


勿徒跪拜趋跄,要体先志守先规方是敬宗尊祖;

不在富贵贫贱,能做好人行好事乃为孝子贤孙。


  意思是说,祭祖时不能光有跪拜的姿势,要遵守祖先定的规矩,这才是对祖先的尊敬;富贵也好贫穷也罢,只要为人清清白白,能做好人好事就是马家的孝子贤孙。马丕瑶要求子孙们不仅注重外在行为上的三叩九拜,更强调思想上的用心和行为上的行善,这才是对列祖列宗最大的敬重。


  另一副是:致爱则存致悫则著;不辱其身不羞其亲。


  这副楹联的意思是,能爱人以真、诚实守信,实乃安身立命之本;不投机取巧、自取其辱,不让列祖列宗蒙羞。该联表现了马氏家族做人的真诚和胸襟。


  往南走,还能看见一座家庙——“读书楼”。“读书楼”三个字为翁同龢所题。楼上四根廊柱上分别镌刻两副楹联。一副是“有钱莫喜考武,虽贫亦要读书”,一副是“读书文道君亲师,立德仁义礼智信”。从这些楹联中不难看出马家厚重的儒家风范。家庙正门下层辟三道拱券门,上为读书楼五间。头进四合院东西厢房各五间,曰“东塾”、“西塾”。正房过厅五间,悬山顶式,前后带廊,高台基,名曰“燕翼堂”;后院厢房各三间,东为“遗衣物所”,西为“藏祭器所”。正殿五间,高大宏伟,名曰“聿修堂”,即享堂。前建月台。它的规格和布局是严格按照清光绪年间制定的《清会典》规定而建造的。建于光绪六年(1880年)至光绪十一年(1885年)。


中区家庙 “读书楼”


  出了家庙,穿过内街向南,就看到了南区大门。南区与中区隔街相望,原设计为三路,其中东路建成于民国十三年(1924年),而中、西二路仅将大门及临街房建成,后因时局变化,尚未建成。


  南区东路座南向北,亦为九门相照,前后四个四合院。其中头进院和三进院较小,分别建二门、三门,门两侧各为两间廊房,东西厢房各为三间;二进院和四进院较大,其正房均为七间,东西厢房各为五间。


  南区的建筑规模和规格,都明显高于中、北二区,这不仅表现在建筑体量的增大,大门的增多,而且表现在精美的石、砖和木雕建筑物件的大量使用。究其原因,南区为民国时期所建,已不再受封建社会的种种规定和限制。马氏四兄弟分家时,分给老三马吉梅。


  往里走,迎面三进门门额上有两个大字“敦品”,两旁一副楹联:“世事如棋,让一步不为亏我;心田似海,纳百川方见容人”



  这副楹联的意思是说,处事如下棋,让一步不算吃亏;心胸似大海,能容人方显雅量。人间百态,吃亏是福,不与人斤斤计较,礼让他人,犹如宽广无垠的大海,容纳百川溪流,方显马氏家族为人处世的大气与魅力。

 

本文标题: 浅谈安阳马氏庄园的建筑结构布局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9289.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